第六十六章 四个眼的牛肉汤

张缄虽然是一个农村孩子,但讲礼貌是老张家传承下来的一项家风。

这个语文老师的水平确实比较高,这次月考还出了古诗接龙,其中一题就是:洛阳亲友如相问?填写下一句,还好张缄平时熟读古诗三百首,知道下一句是什么。

张家村的柏油马路上铺满了割下来的水稻,行人成了免费的脱粒机,比之前用石磙省事的多,缺点就是有土块和小石子。

稻子的清香和秸秆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是最正宗农村的味道,也是张缄最为熟悉的味道,他是从土地里走出来的孩子,他熟悉土地的气息。

张缄回到家的时候,母亲依旧在诊所忙碌着,父亲不在家,放下背包和母亲打了声招呼张缄就去奶奶那了。

经过几个熟人和几只虎视眈眈的狗,张缄就到了奶奶的家,绿漆铁门半开着,奶奶坐在堂屋的门口,端着一个打了布补丁的簸箕从新鲜的稻子里往外挑着杂物。

因为张家村开矿的原因,张缄村的村民的庄稼地基本都被占用或者成为了塌陷区。但不管占用不占用,只要还能种上庄稼,村民是不会让土地荒芜的。

土地是农民的根,没有了土地,农民也就不在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了。

张缄的奶奶这个秋天肯定又去捡稻子了,张缄小的时候奶奶就带着张缄捡着一年两季节的庄稼,捡麦子和捡稻子在张缄的记忆里伴着飞舞的蝴蝶和圆滑的泥鳅,已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只是这一个月不见,张缄感觉到奶奶头发白的更多了,在阳光下泛着让人心酸的光。

“俺奶,我回来了!”张缄对着耳朵已经有点聋的奶奶大声说。

“呀,什么时候回来的?”奶奶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孙子明显的一颤,在外人看来无比严肃的奶奶立刻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露出掉了门牙的牙床。

他放下簸箕,起身进屋,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大苹果。

“你大姑上次来买的,我给你留着来。”奶奶把苹果递给张缄,张缄看到奶奶手上的皱纹和苹果上不起眼的一个虫眼。

从小长到大,张缄和他两个堂弟就没有从他们奶奶手里拿到过没有缺陷的水果,她总是先捡坏了的给他们吃,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坏的,因为好的不给他们吃。

“我一会回家,我晚上在这睡,中午我给你送饭。”张缄把苹果放在一边,搬了个凳子,从簸箕里的稻子里捡着杂物。

“好。”奶奶得知张缄晚上在这睡,高兴的答应到,脸上的皱纹仿佛都在一瞬间舒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