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具官论

北魏天骄 沈不渡 1423 字 9个月前

若是皇帝出去打仗了,留下来监国的皇后拿捏不准,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那就得继续放着,等皇帝回来。三高官官很少会联合代替皇帝行使决定权,特别是在小事上。

皇帝批了,下一步是三省把草稿,也就是意见稿变成正式的公文,交由有关部门去干活,比如农具推广,那就得户部按各道郡县的人口制定计划,度支部批钱,工部制作。

这些具体事务都得下边的六部去干,三省是干不了的,而各部门之间又不是如臂指使,官僚机构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怠政,俗称越来越混。

因为当官是一件犯错比立功容易,而且犯错的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对于一个官僚来说个人最优解就是能混就混,无过便是功。

再往后,各道有具体的实施情况,还得发下去具体落实,就更不用说。

这还是在完美的情况下,现实情况是连年打仗,一切以军事为最优先级,资源供应倾向于战争,很多计划中的政务都被一推再推。

所以说,西魏的老百姓还没有达到家家温饱的程度,之所以幸福感这么高,是因为比烂的时代里,南梁和东魏更烂。

西魏起码社会秩序稳定,土地兼并矛盾不激烈,税收负担不高,官府还在努力地做事情,只不过有些事情做得适得其反,有些事情做得不是很到位。

“苏卿有什么想法,是否用科举选上来一批人,会改变一下局面。”

苏绰摇了摇头,道:“不会,现在也不能开科举,学子学业未成,仓促为之就是拔苗助长。此为百年大计,怎么也得满十年,完成了全部的教育科目才能进行科举。”

“况且。”苏绰话锋一转,道:“科举取士,绝非一开始就能转变官场习气,臣倒觉得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均衡科举官与察举官之间的比例。而且官场是个大染缸,再有理想抱负的士子,十年寒窗骤然为官,也会被各种陋习逐渐侵蚀,最终成为甚至比现在的官吏更贪的人。”

元冠受有些头疼,总不能每隔几年就大开杀戒吧。

末位淘汰或许一开始有用,但任何制度都会沦为党同伐异的工具,后世明代的京察就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例子,谁掌握着官员淘汰权,谁就能肆无忌惮地打击异己。

“那该怎么办?”

苏绰的回答显得也有些无奈:“每隔几年,用不太贪的贪官去反一批太贪的贪官,自然能清净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