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初闻

金圣祖 北宫释藏 1272 字 2022-10-05

但雍正怕军机处演变成另一个内阁,变发明了密折制度。

其实密折制度,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告密或特务制度。

而是借密折这套官员上书,皇帝下令的体系来达到皇帝直接管理六部,以及地方事务。

以防再次发生像明朝一样皇帝只能借助内阁来管理政务。

密折就是将以前的明文变成暗文,由以前内阁起草下发,变成皇帝自己直接批示下令,不经过任何部门。

皇帝想将旨意或命令发给巡抚就是巡抚,发给县令就是县令。也没有什么内阁或军机处的不同意就是白板圣旨了的说法。

直接变成皇帝所批就是圣旨。

而密折附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明文变暗文告密之事。

在清朝密折制度之前,地方或朝廷给皇帝上书,不分公私事,都要由中书省或内阁先看,没有私密性,并且如果事情不重大,内阁或中书省可先一步处理。

皇帝下达命令或圣旨,也是由中书省或内阁去起草执行,一样没有私密性。

而密折制度就是在于札子、奏章、题本之外,又重新设计了一套官员给皇帝上书,皇帝给官员下令的系统。

密折制度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偷偷摸摸的给谁一个匣子,然后谁就可以偷偷的打报告了。

密折制度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给所有合适的官员都有一份可以给皇帝上书并接受皇帝命令的制度。

从此大小官员不分公私事都可以用奏折给皇帝上书。

而这类奏折除皇帝之外任何人都不能看。

因为人人都可以给皇帝上书了,并且是密折形式。

其他官员也不知道同僚到底给皇上写的是什么,有可能是请安折子,有可能是报告自己贪污受贿的。

因为只要身份合适,官员都可以给皇帝写密折。所以那些贪污受贿,或者是密谋造反结党营私之人,根本不敢相信任何人。

要是只有一两个人才能上密折的话,总有会露出马脚的一天,这些人只要将其排除在外就可以了。

密折的告密威力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而密折告密怕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身份合适谁都可以写,基本上那些官员的同僚都可以写。

如此就造成了官员之间相互不信任,真有什么事谁也不敢相信谁,谁都有可能是告密者,是间谍。

这其实就相当于将后世的意见箱之类的东西,从一开始的领导办公室门口或监控下面,挪到了厕所里面或没人的地方。

官员真正发现问题也就敢给皇帝汇报了。不用像之前一样,怕自己的告密奏章题本还没送上去了,人家就已经知道了,先一步把自己给做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