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里面还有几个跟刘芳年纪差不多大的女孩,她们是刘芳找来的,都是以前向阳村的。
向阳村被拆,村民混编进其他村落,生活的并不如意。
她们毕竟是外村的人,而且还是附近几个渔村都痛恨的向阳村人氏,这些日子,没少受别人的冷言冷语,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着实难过。
所以听到刘芳这边有活计,同村的几个少女、妇人便投奔过来。
刘芳拣了几个老实听话的,简单培训后,就让她们在店铺里面帮忙。
“小花,给这位客人端杯花茶。”
名叫小花的女孩子相貌普通,皮肤黝黑,才十六七岁的年纪,手上就有许多的裂口,这都是编织渔网的时候,被鱼线割破的。
她不识字,话也说不利索,只能做一些打杂的活。
那个少妇是真的想买这支口红,别的不说,就冲着口红的包装,金灿灿、亮闪闪的,口红壳子上都能照出人影来,一看就是很高级的样子。
妇人觉得这口红的壳子就能卖5斤粮票。
可是现在连壳子带口红,居然只要两斤粮票,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事情?
还有刘芳说的优惠促销活动,能打八折,这又能省下一笔,可惜的是,自己没有粮票,这可如何是好?
刘芳似乎是看出了她的难处,指着化妆品店隔壁说道:“没有粮票不用怕,骊山钱庄帮您忙,这是大胜军大将军陈胜开设的钱庄,你若是想用粮票,就可以拿东西去换。”
“钱庄?”妇人搞不懂钱庄是什么。
刘芳笑道:“具体是怎么个章程我也讲不清楚,您自己去看看。”
骊山钱庄,是黄贺在蕲县设置的,用以粮票兑换,目前只有存款、贷款的业务。
黄贺准备在以后再将一些后世的运输等业务加进去。
妇人走进骊山钱庄,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过来打招呼:“这位小姐,请问您是要办理什么业务?”
小厮穿着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胸口处绣着他的名字,背后则印着骊山钱庄四个大字,头上还戴着一顶小帽,看起来干净利索。
“业务?”妇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随即也就明白了:“我想兑换粮票。”
妇人掏出几枚秦半两来。
小厮引着妇人来到柜台,柜台用铁条搭建了一个栅栏(类似于后世的银行柜台,只不过把玻璃换成了铁栏杆),“仲哥,这位小姐要来兑换粮票。”
里面的业务员便将几枚秦半两收进去,“收秦半两十枚,兑换粮票五斤,这是您的粮票,请收好。”
妇人见如此轻松的就兑换成功,也是松了口气。
刚才她还担心,兑换不成功,她的那些秦半两里面,有两枚是有缺口的,还有几个分量不足,属于劣等秦半两,没想到对方居然丝毫不提。
小厮便开始介绍起来:“这位小姐,这钱庄是咱们大胜军建的,公平公正,童叟无欺,还支持存款和贷款业务,就是说您如果把钱放在家里不放心,就可以存在我们这里,每年呢,咱们还能给您一些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