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俊祥思索了一会,沉声道:“此物件最重要的,并非外部的钢铁部件,而是内里的炉胆,只要炉胆造的好,外部的钢件一日就可以造出。”
“无非是铸模子罢了。”
黄贺对于技术上的东西不是很懂,但是这种并不需要高深技术的蜂窝煤炉子,普通人也能看得出来。
“我会让韩谈过来,跟你们对接。”
骊山虽小,工业体系却已经建立了起来。
从原材料的矿山,到加工环节的工厂,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工业流水线。
关俊祥笑道:“如果能得到陶俑厂的支持,我敢保证,一天出厂一百个,是没有问题的。”
黄贺摇摇头。
关俊祥心中一紧,“大仙,您是对我们的产能有意见?”
“不是有意见,是有问题。”
黄贺作为骊山的总负责人,看问题的高度自然不会跟这些普通工人一样,他要着眼的是整个局面。
“这样,你从钢铁厂的工人里面,挑选几个能力过硬、技术过硬的,成立一个钢铁厂下面的分厂,专门生产这种小煤炉。”
黄贺心里的算盘打的叮当响,“至于说人手,尽可能的从投奔来的流民里挑,虽然咱们骊山目前没有什么大的基建项目,做不到以工代赈,但是尽可能的招聘员工,也是一项稳定骊山的好方法。”
关俊祥的心思都在让自己开分厂上面。
他是个纯粹的技术工人,即便因为技术过硬,被提拔了上来,也没有想着去当什么管理层。
现在黄贺一句话,就让他当厂长。
厂长?
关俊祥想起了自己婆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就是个拉磨的驴,光知道拉磨,不知道看路!”
曾经他非常不屑,现在却是有些懂了。
在大人物的面前,他们这些驴,是有可能从拉磨变成拉人,再变成看驴拉磨的人。
关俊祥嘴笨,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四娃眼珠子都快转抽筋了,关俊祥愣是不接招。
琼英说道:“管说不练假把式,你这个炉子真有那么好?”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