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皇太极醒来

无奈之下,阿达礼只得跟着阿济格一同辞别,离开了睿亲王府邸。

等到书房内只剩下多尔衮一人时,却显得越发沉稳,多年的征战生涯并没有让他变得锐气十足,反而在多年的从政过程中变得更加沉稳——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当年皇太极在制定官制的时候,便将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给了当时年仅二十岁的多尔衮统摄。

而在多尔衮的多番举荐下,皇太极将希福、范文程、鲍承先、刚林等文臣分别升迁,并且还根据多尔衮的建议,皇太极又将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衙官制,所以说多尔衮在大军统帅的身份下,本身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执政者。

原本今天多尔衮就已经忙碌了一整天,毕竟从一大清早开始,他就在各处巡视营垒,并面见了一些重要的固山额真和管事首领,当面指示机宜。刚刚又跟阿济格和阿达礼密谈了许久,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困倦,可是内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激动之情。

原本多尔衮想着去睡上一觉,可是内心的这种激动却让他又不愿就此躺下,这种激动甚至都不能对任何一个人去说。

多尔衮独自坐在书

房里,点燃了自己常年都在抽的一种旱烟,不一会的功夫,书房中便飘散着灰色的轻烟和强烈的烟草气味。

在青烟朦胧间,却越发凸显出多尔衮那张极为立体的脸庞,宛如雕刻一般。

烟雾缭绕中,多尔衮思绪不断延伸,他忽然想到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一件往事。

天聪七年,当时的清廷已经成功打赢了大凌河之战,且战略态势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皇太极在当时与诸位贝勒和大臣们商量接下来的战略规划时,曾经向众人提问过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清接下来既需要出兵去征服朝,又需要征服明国,还需要平定察哈尔,那么应该先从哪一件开始呢?

面对这个问题时,多尔衮第一次展现出自己惊人的战略天赋,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大清要恢复大金朝时期的宏图伟业,就必须要进入关内,南下黄河,那因此首要面对的敌人便是明国,当以征明为先。」

当年努尔哈赤建国之时便号称大金,其野心便是为了继承昔日大金朝的威风,因此即便是到了如今,皇太极也好,多尔衮也好,也并没有想过真正完全征服明朝,而是恢复昔日的金朝局面,即南北分治。

皇太极对于多尔衮的意见并没有给出评价,而是继续又问了一个问题,道:「那么应该如何征服明朝呢?」

多尔衮很显然平日里也没有少思考过这个问题,早就在脑海中打下了一套腹稿,因此很快就侃侃而谈道:「想要征服明国,就需要整顿兵马,在庄稼成熟的时候破关进入关内,直接围困京城,并且将京城周围的屯堡全部摧毁,便长期围困下去,直到明朝的力量彻底疲敝,到时候我们便可以轻而易举打到黄河。」

很显然,这个答案基本上与皇太极脑海中的思路不谋而合,而在之后的几次入关作战当中,皇太极也始终秉承这一套疲明的战略思路,不断给明朝放血,反而使得自身越发强盛起来,而他对多尔衮也始终是既用且防的态度。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多尔衮始终都非常能够理解皇太极,而皇太极也始终都非常了解自己这个野心勃勃的弟弟。

可以说,多尔衮并没有背叛皇太极的想法,倘若皇太极能够始终活着,那么他也只会甘心地成为皇太极手中最锋利的马刀,可问题是一旦皇太极真要死了,那么整个大清都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能拿起使用这把刀。

至于豪格?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罢了,从来没有被多尔衮放在眼里,倘若让这样的人做大清之主,还不如让自己来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