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新作物推广

至于番薯和马铃薯就更是一种对土地要求极低的农作物,具备易种、耐寒、耐瘠的特点,像那些土壤贫瘠、气温较低、连玉米都养不活的高寒山区,都可以种植马铃薯,且产量也都非常不错,因此完全可以成为当地百姓的活命法宝。

不过在原本历史上,由于这几种农作物都是来自美洲,因此直到明末清初才来到华夏,且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

一直到乾隆年间,这三种农作物才开始得到广泛推广,而华夏百姓也从乾隆六年的一亿四千万人口,增长到道光三十年的四亿三千万人口,中间只经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耕地面积则只增长不到百分之三十。

林敬作为一名穿越者,他自然不能忽视这些神器带来的巨大作用,他很早就开始想方设法去搜寻到这三种作物的种子,如今终于有了结果,他心里自然是无比兴奋。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光是得到了种子还不够,想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栽培才可以。

原本林敬心中有一个很理想的人选,那就是明末时期的农学家——王象晋,若是由他来负责这件事,大事自然已定。

此人原本是山东济南新城县的名士,万历三十二年得中进士,只是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朝廷权贵,导致仕途坎坷,而他本人则将一身的才华都灌注在农作物上,自号农居士。

后来王象晋虽然重新起复,可是也时时不忘农本要义,经常寻找机会到农村了解各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及生产情况,常常还亲自下田去获取第一手的农业资料,甚至还自己专门开辟了一块园地,亲自动手种植花木和农作物,并且还花了十年时间,写了一本农业著作《群芳谱》。

这名字听上去虽然有些不太正经,但却是一本真正的农学著作,堪称汇聚了天下农学大成,里面按照天、谷、蔬、果、茶竹、桑麻葛棉、药、木、岁、花、卉、鹤鱼等12个谱分类,并且详细记载了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栽培、利用、典故和艺文,堪称是一本真正的宝库。

在这一本书当中,甚至还记载了番薯的种植方式,原本番薯在万历年间就已经传入了福建,而王象晋获悉后即多方设法引入栽培、试验,里面记载了关于种植番薯的一系列方法,甚至还有贮藏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原本历史上,王象晋一路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直到崇祯十一年,古稀之年的他才辞官回到家乡。后来明廷灭亡之后,王象晋的次子王与胤、三子王与朋都为国殉难,而他本人伤心欲绝便从此归隐田园,不见外客。

此外还有一点,大名鼎鼎的王士镇便是王象晋的孙子。

原本像这样的一个人才,正是林敬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但问题就在于,尽管王象晋眼下在山东新城老家隐居,可是他本人是嘉靖四十年的生人,到如今已经有八十三岁了,放在古人里面已经是祥瑞级别了,还能不能折腾得动还是一个问题呢。

想到这里,林敬便微微有些头疼,不过他很快也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亲自上门看看,这位老廉颇还能不能上阵厮杀。

不过林敬也做了二手准备,便派人将左中允林增志唤了过来。

林增志自从到了山东之后,便一直扎根在衙署之中,协助吴伟业协调地方政务,整个人都忙得脱了相,因此当林敬见到他的时候,却顿时吓了一跳。

“任先,这段日子辛(本章未完!

第518章新作物推广

苦你了。”

对于自己的心腹大臣,米慈娘一向不吝啬言语上的夸奖。

林增志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如此夸奖下臣,臣实在心有惭愧,如今山东地方凋敝,百姓民生也都陷入了困境,若说臣无动于衷,实在是良心让狗给吃了......因此,臣不觉得劳累,只觉得为百姓做的事情实在太少。”

林敬轻声叹口气道:“任先啊,你能这么想就已经很好了,眼下想要改变百姓们的处境,绝非一朝一夕的时候,饭要一口口吃,事情也要一步步做,只要还在往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么迟早有一天局面会发生变化的。”

林增志抱拳道:“殿下教训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