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优势在我

“林增志已经圈好了全山东的贫瘠耕地,准备开始在王象晋的辅佐下开始试种番薯和土豆,据说番薯等到九月份就能收,而土豆更快,等到六月就能收第一茬,玉米要等到下个月才能种。

此番吴伟业并没有跟着林敬一同返京,而陪在太子身边正是东宫侍读张煌言,年仅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嘴上留着一撇胡须,尽量保持着一股成熟的姿态。

林敬虽然更加年轻,可是长期居于上位者的习惯已经使(本章未完!

第525章优势在我

他养成一副不怒自威的气度,倒是让人会忽略真实年龄,此时他正微微靠在马车中的软垫上,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着张煌言的报告。

“不错,告诉左中允,新作物的种植不要贪图规模,前期宁可谨慎一些,但是一定要种好,得让山东的百姓们有信心,他们才会主动去种。”

“殿下说得是正理,微臣受教了。”

张煌言低声叹道:“朝廷的很多事情都是太急太迫,本来能做好的,偏偏给做差了

“慎言。”

林敬睁开了眼睛,无奈地说道:“有些事情放在心里就好,朝廷也有朝廷的难处,咱们做臣子的,也该有个臣子的本分。”

张煌言连忙低头不语,他虽然觉得太子这番话另有所指,可是此时却不敢妄加揣测。

实际上,林敬心中对朝廷,或者说对崇祯皇帝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怨言的,原因正是如同张煌言所说,他们做事情实在有些太急太迫。

原因很简单,自从德州之战结束后,阿巴泰便主动停止了进攻清河,他收拢了军队也没有再进德州,而是直接开始回转京畿,不过他也没有继续针对京畿展开进攻,而是准备真正撤离关内——他的行军路线,基本上是朝着密云的方向前进,很可能会再次通过墙子岭的方向返回京城。

而这一点顿时让崇祯和内阁大臣们产生了误会,他们认为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已经到来,并且不打算等待林敬率领抗虏军前来,就直接展开对东虏的伏击之战,甚至连伏击地点都已经选好,那就是在密云螺山。

当初,赵光扩提出了螺山伏击的计划时,林敬本身是同意的,但是他认为这一战需要谨慎才能打,说白了必须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而不能让赵光抃来执行这个计划,因此暂时需要等待,最好是在东虏大军过去一部分之后,再进行打击比较好。

然而,此时崇祯的想法却也发生了变化,他一方面因为德州之战的胜利,开始对明军战斗力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即便是赵光抃在天时地利人和下,也能在密云打一场胜仗,而另一方面,便是他认为抗虏军既然需要休整,那么肯定无法及时拦截住要出关的阿巴泰,此战怕是会落空。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问题,真实的原因还是崇祯皇帝对太子产生了忌惮心理。

毕竟眼下林敬的声势太高,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他所做的一切所有人都看在了眼里,朝廷中的文武大臣也越发看好太子,看好未来的皇帝,而这一点自然让崇祯心里会有些不舒服。

当然,这件事只能等回京才能慢慢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