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点头:“西山挺好的,臣打算就在那里搞工业品,准确地说,是建立一个工业区,炼钢、织造都集中在那里。”
天启听后点首:“朕可是一直等着你说的让带滚动轴承的马车成为工业品,进而大规模用于国家与百姓呢。没钱,记得找魏忠贤要。”
“是!”
张贵回了一句。
回府补了一天觉后,张贵就开始筹划着去西山搞工业的事。
为什么在西山搞?
自然是因为张贵知道西山不适合耕种,却又富含煤矿等能源,自然更适合做工业开发,关键还离京师近。
张贵先让人去把韩珪叫了来,且道:“听闻有个叫宋应星的人,现在在吏部等着选官,你持我这封信去见他,然后带他来见我。”
说着,张贵就把案桌上的一封信递给了韩珪。
“是!”
韩珪拿着信就去了吏部。
没多久,韩珪就带了宋应星来。
宋应星一见张贵就立刻拱手一拜:“给国舅爷问安!国舅爷学识渊博,精通自然之学,不知可否收晚生为弟子?!”
韩珪很是错愕地看着宋应星,心道:“你一个举人,怎么跟我一样,也来巴结国舅爷,要认国舅爷为师,是你儒林可以做你老师的人不够吗?”
韩珪自然不知道宋应星属于士大夫阶层中喜欢自然科学一类的理工男,读书人中能为他老师的的确少。
大明读书人中也的确不全都是鄙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之辈,也有像宋应星这种重视科学技术的,而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本叫《天工开物》的科技著作。
宋应星此时要拜师张贵,自然也是因为张贵给他的信里展示了一些宋应星还不知道自然科学知识。
“娘的,堂堂举人也要当恩辅弟子,这不是要抢自己这个大师兄的威风吗?”
韩珪说着就心道:“恩辅和读书人一向人不对付,肯定不会答应的。”
结果,张贵这时却道:“韩珪知道的,吾从不拒绝好学之人,你既然要认我作先生,那就作先生吧。”
“弟子这就行礼!”
宋应星说着就跪在地上行了大礼,然后两眼放光地看着张贵道:“恩辅在信中所提到坩埚炼钢和柳条炒钢的确很好,以及所谓的元素论也着实新奇,韩昌黎说,闻到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恩辅在这方面明显在弟子之上,为弟子师父是弟子的荣幸!”
张贵点点头,看向了韩珪:“看看,这才是真正喜欢鲁班之学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