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担任的是营兵军官,但是靠承袭卫所官职而升为营兵官将的。
对于王承允而言,改革卫所制,不再设立军户,就等于让他承认他不再合法奴役名下军户。
这自然是他不能接受的。
参将张雄也颇为不满地道:“说到底还是如今陛下想中兴,乃至有恢复汉唐一样的伟业之故。所以才会搞这么一系列的改革。先是夺天下之利,如今就是夺天下之人了。他这是对军户只为我们所役使而不满了!”
“你说的没错,正因为他想中兴,才导致如今辽东那边祖氏等将门皆被诛了九族,不准他们养寇自重。如今又要改革卫所制,废军户制,连带着把医户、贱籍制这些也废了,摆明了是想让更多的人为他的中兴大业出力。”
王承允附和起来,就恼怒不已地道:“怎么就摊到这么一位锐意革新的皇帝!垂拱而治,做他的守成之君,不好吗?!”
一个儒家文明统治的王朝,到中后期,其统治阶级整体上是缺乏进取心的,即便是武将也缺乏建功立业的动力。
因为他们的共同身份都是地主。
地主到后期都会缺乏进取的动力。
所以,哪怕是个别皇帝想锐意进取,也会得不到太多支持者。
王承允和张雄现在也这样的人,他们并不希望皇帝锐意进取,也不希望皇帝去改革,更不关心国家能否中兴强盛,乃至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强盛王朝。
他们拒绝改变,只希望过着岁月静好、富足安宁的生活。
毕竟作为地主,他们不用改变也能获取到丰富的粮食资源和人力资源。
但天启和他的朝臣们已经走上了改革变法这一步,那就注定停不下来,因为他们不希望只是拥有一大堆银子而不能拿银子换取更多的财富来。
何况,天启和他的宠臣们现在的确很需要掌控更多人力资源,进而组织人去夺取他们所亟需的粮食和铁矿。
总之,天启和他的朝臣们在拥有大量资本后,开始本能的想去利用手中的资本套取更多的利。
这不受他们自己的控制。
所以,在这不久之后,宣府镇的兴和所就因此被更改为兴和县。
而从近卫军退伍且毕业于武备学堂的哨官杨修春就被从武职转为文职,开始任兴和州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