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连濠镜的葡萄牙总督都被加了个兵部尚书的官衔。
这些只想像以前一样独尊儒家理学的名义奴役汉人的官僚地主们,明显对论资排辈和加官进爵这种事很有执念。
所以,他们在另立朝廷后没多久,就先迫不及待地给自己头上加了许多以前在朝廷想得到而很难得到的官衔,而不是先想着如何防备朝廷的进剿,或者建立什么更利于对抗朝廷的制度。
事实上,这些只想躺着收地租压榨本族百姓为奴的官僚地主们,也建立不出什么制度来。
因为他们本质上就是一群因循守旧的人,对制度建设天然排斥,只注重礼法的遵守。
在他们的价值观里,祖宗的就是最好的,越古老的越好,最好是恢复周制。
当然,历史经验让他们知道,恢复周制的确也不合时宜,不能滥用,会很糟糕,所以他们也只是想想,最愿意做的还是维持现状,能在袖手谈心性、悠游于林下时,维持富贵生活,维持对汉人百姓的持续压榨。
所以,王文奎和赵士春一开始只执着于论资排辈和加官进爵这事。
事实的确是这样的。
尽管最终的结果是王文奎任首辅。
但实际上是因为王文奎掌控兵权,用手里的控制的地方营兵强逼赵士春让步所致。
而实际上,赵士春还是幻想自己这个小朝廷也跟大明原来的朝廷一样,让翰林清流出身的人任首辅,也就是他任首辅,这样才算更符合祖宗成法,当然这样也更利于他。
只是现实就是现实,理想模式终究还是要像现实妥协的。
所以赵士春还是故作大度地让了步,屈居首辅之位。
当然,这个过程还是花费不少时间的。
赵士春不可能一开始就选择让,王文奎也不会一开始就撕破脸。
只是为争首辅这个内讧的过程,倒是浪费了不少加紧抵御朝廷大军进剿的时机。
在大明朝廷得知南方数省另立朝廷时,南方这个伪朝廷才刚刚确定谁是首辅。
话分两头。
张贵在知道两广、湖广、四川另立朝廷时,倒是没有惊讶,甚至没将这当回事。
因为张贵知道打着维护儒家地位的名义又做着不符合儒家教义的官僚地主们都是什么些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