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迎社鼓,渺渺下陂船。
时丰容卒岁,游乐更时年。”
林清然想到那日千家诗里的枕流,推了推李明渊,小声提醒了一下,“枕流。”
李明渊经她一提醒,立马想起,随即吟道:
“春涧鸣幽鸟,春花欲满山。
不知尘世事,一枕石泉间。”
正是林清然那日考他那首。
《枕流》的写作者是东林党领袖人物,处在同权奸集团和阉党斗争的政治旋涡中,结合当下李明渊的现状,方孝知听他吟完诗后,问道:“不知小侯爷是有何尘世事。”
“我们只是吟诗,方先生,不必想太多。”洪学明解围说道。
“那既然如此,我就来接最后一首吧,”方孝知吟道,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太子李明浩听完拍手说道:“都很好!都很好!那接下来谁出题呢?”
方孝知此时起身说道:“那还是我来吧,今日,我们聚在溪流旁,不能光吟他人的诗,不如,我们以水为题,各自创作一首如何?”
太子认为这个题目过难,他担忧地看向自己的兄长李明渊。
洪学明本是准备对完五言,再连七言,不曾想方孝知竟然出此难题,应是有意为难。且不说这在坐的文人是否都能作上一首诗,单就李明渊,一介武将,能对上几首诗词已然是非常了得。
小侯爷是太子请来的,又是太子的兄长,这万一让方孝知又搞出些事情肯定不行。
“方先生,这题目出的是否过难。”洪学明说道。
“不是说今日是效仿兰亭,这不创作诗词,何来效仿。”方孝知最不喜欢这些假模假样的文人。
李明渊此时眉头紧锁,这方孝知难道就是梁太师的眼线?刚才说我吟的诗,现在又要创作,他一介武将,那有能力创作诗词。
洪学明见此情景,立马说道:“不如我们以水不在深为例,各自作词一首如何。今日大家只是来赏景吟诗,没必要这么为难吧。”
太子李明浩随即也说道,“洪先生说的在理,那就此以为例。”
方孝知虽还想说些什么,但也只能无奈作罢。
林清然听到后,仔细思量了一番,又要有水,又要展现当下的心情,她小声在李明渊耳边说了几句。
李明渊听完她说的,立马开心了起来,“那就我先来吧。”
吟道:
“水不在清,有影则明。
水静则立清,人静则能明。”
“小侯爷,真是厉害啊!”洪学明听完,立马发出赞叹声。
李明浩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这兄长,原来他这么厉害了,又看了看身旁的林清然,就懂了。
“方先生,觉得我这词作得如何?无欲则静,静则明。”李明渊觉得此人如此针对自己,说不定是受了梁太师的蛊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