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这皇帝啊,真不好当。

这意味着整个大明朝全国的五分之一兵力,全部到了他的掌控之下。

这个五分之一,可不是三大营的五分之一,而是全国!

是包括全国各卫所当中驻军的。

就当朱高煦还有些不敢相信这一切真的来到时,那对面的传旨太监却在这个时候突然开口说道:“汉王爷,接旨吧?”

听到这名太监的话,朱高煦这才回过神来,想到如今自己身边还有外人在,这才暂时的收起了心中的复杂情绪,缓缓起身,将那圣旨接了过来。

在朱高煦接旨后,不等朱高煦说什么,那对面的太监便率先恭喜道:“汉王爷,恭喜啊,执掌中军都督府,王爷可真有福气啊。”

面对这传旨太监的奉承话,朱高煦要远比往日来的沉稳一些,脸上不动神色,却只是随手一挥,对着另外一旁的管家说道:“带着公公们去领赏。”

听到朱高煦的话,管家赶忙应是,同时来到那些公公面前引路。

而那传旨太监,也在第一时间对着汉王朱高煦道谢。

虽然朝廷规矩很多,但像这种王爷皇室的封赏,压根不需要顾及什么,所以这太监压根没有推辞什么。

在那些太监们离开之后,朱高煦拿着圣旨来到了刚刚坐着的桌子旁,看着那托盘中的东西,还有这封圣旨,心里头正默默做着什么决定。

另外一边的赵王府。

与汉王府中相似。

刚刚才从汉王府中离开,并且回到自己府上的赵王朱高燧,正巧便撞见了前来传旨的太监们。

看到他们,那赵王朱高燧可没有那汉王的姿态,喜悦的心思瞬间便表现在脸上。

在命人赶忙将那些传旨的太监迎进门后,赵王朱高燧更是急不可耐的开始接旨。

在看到这圣旨当中的旨意真的是要他朱高燧重掌锦衣卫时,那朱高燧脸上的高兴劲,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并且在接旨之后,也没有像汉王那般沉稳,而是亲切的拉着那些传旨太监,亲自到了府上的大堂喝茶,还赏了不少的东西。

虽然这赵王所做的事情虽然和汉王大差不差,但最终取得的效果却天差地别。

身为堂堂赵王,却亲切的拉着一个宫里太监,平白了掉了身段,损了威严。

与那些一丁点小太监的好感比起来,简直亏大了。

并且人性都是一样的。

你强,稍微给点好处,他就感觉你真好。

你弱,你把命给他他都觉得你是脑子有问题。

这强弱不光只是从身份权势上,从交谈间,从气势上,从性格上都是如此。

所以讨好型人格,大多数时候都是办了好事,却得不到多少的尊重。

单从这一点看全天下人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素质教育会让人出现差别罢了。

而这老三和老二比起来看似显的更加精明,一瞬间便拉近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但这也正是他老三朱高燧与老二朱高煦的差别所在。

一个虽然胡闹,胆大包天,狂妄至极,却上的了台面。

而另外一个,只能是做一些背地里的事情,探听一些情报,搞一些阴暗手段。

当然,这二者之间的差别也很可能是因为当初他们所从事差事所导致的。

毕竟当初身为明面上锦衣卫的主事,很多技巧和经验已经印刻在了朱高燧的骨子里。

就像对待这传旨太监,如果从获取情报方面而言,老三朱高燧的这一套动作显然是更有优势的。

而老二就不行了。

但从管束下属而言,老二朱高煦的行为,自然是要更加好管束的。

所以,也没有什么高下。

所需所想不同罢了。

而作为如今的皇帝,大明朝的最高统治者,朱瞻基要做的自然是根据这些人的特点来分别安排其到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发挥本领。

不过,这一次的安排虽然说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伴随着这个消息的流出,很快在那朝堂之上便出现了很多反对的意见。

甚至于那杨士奇等朱瞻基的心腹大臣们,只要是能到的基本上都来到了朱瞻基所在的乾清宫中,想要劝说朱瞻基收回成命。

乾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