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三辞两让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2975 字 9个月前

少年何必为难少年这种话,在政治上完全不管用。

东魏新任尚书令赵彦深,每日都去皇宫内给皇帝元绍宗请示汇报,并强调高洋并无篡位之心!一连几日都是如此,哪怕元绍宗是个傻子,也回过味来了。

“我们又不是要给高洋效死力。我们要的只是名分大义!若是高洋改朝换代,势必会多出很多官位,趁着这个机会,我们便能把自己的私军全部换上官军军服,拿朝廷的府库了武装我们自己的部曲,何乐不为呢?”

斛律光平静说道,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跟他弟弟斛律羡完全不同。

自从上次高慎的未婚妻李昌仪被高澄强X未遂后,两家的婚事就告吹,李希宗与高氏的联盟更是不再摆上桌案讨论,其中内情一言难尽。

高浪有些怯弱的说道。

所以说,高洋这封信,对于其他河北世家来说,或许不值一提,人家说不定根本就不会端上桌讨论。但渤海高氏却不可能当做没看见。

斛律光有些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忍不住反问道:“难道你不应该更害怕高欢么?”

烫手山芋嘛,又香又烫手,历史上那么多聪明人前赴后继的火中取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傻子。

高洋控制了邺城,控制了魏国朝廷,篡位建国,乃是必然。这些事情,河北世家中人,包括高乾等人在内,都看得明明白白。

高慎沉声说道,显然是对上次高澄的事情还耿耿于怀,不愿意再帮高欢家的人。

“此话怎讲?”

老实说,高乾确实觉得有点搞头,但他一时间又拿不定主意。

离信都城不远的高氏坞堡大堂内,高乾将高洋的信交给高敖曹等人阅览。自己则是在一旁冷眼旁观众兄弟的态度。

刘益守的雄起,让河北世家都不自觉的与高氏保持了距离,又没有撕破脸。这种傻子都能感觉到的孤立,高乾自然是知之甚详,也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如果真的无心篡位,那还需要每天派亲信来“提醒”么?这摆明了是要元绍宗自己下退位诏书啊!

“嗯,这个嘛……确实有点意思。”

发现其他的都不说话,高乾开口道:

又过了几天,天降暴雨,漳河泛滥。邺城内有人议论纷纷,说这是天子无德,上天示警。侍中唐邕上表,希望天子下“罪己诏”。

因为有些事情,大家虽然不能公开把话说出来,但却又都是心照不宣的。

“三弟,你怎么看?”

后者连夜入宫,将禅让诏书退还给元绍宗,表示自己完全不能接受。

“二哥的话,有些浅了。不管怎么说,这是个机会。”

“呃,吾弟常言,吴王仁义亲和,目光如炬,公平审慎,就算是对陌生人,也不摆架子,他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反倒是你回邺城,你兄长高洋饶不了你。”

听到这话,高浪无言以对,遇到不会聊天的人,三言两语就把话聊死了!

如今沙雕王已经成了个话痨,不仅平日里话多,而且脑子里馊主意还多,一直以“智将”自居,动不动就喜欢把《战国策》《左氏春秋》里面的典故拿出来掉书袋。

“高王待我们甚厚,岂能弃之不顾?”

无奈之下,元绍宗下罪己诏,并且还下了退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高洋。

滏水河就在邺城以北不远,高敖曹在滏水河北岸屯兵扎营,可以看成是高氏派兵支持高洋出兵河南,也可以看做是在逼宫高洋,让他开出真金白银的条件!

高乾也不得不感慨刘益守这厮真是个人才,就凭这棉布衣贩售到北方,就为梁国换取了大量的粮食与金银等物。抛开立场不谈,他们这些世家中人对谁更厉害谁更有本事,心里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价格极高!只有他们这样的世家子弟才穿得起。

高洋当即站出来,严厉呵斥元绍宗,不得再说这样的亡国之言,他愿意挂帅出征河南,为陛下分忧!

高浪面色惨白,不像是装出来的。

“斛律将军,就不能送在下去幽州你再去荥阳么?”

现在不可能有人想过黄河跟梁军恶战,也没有人想把高欢救出来!所谓道义所谓忠诚,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性价比都太低了。或者可以这么说,在高欢的嫡系人马打过黄河之前,是不会有什么人贸然行动的,大家都在观望。

“你们觉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