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襄王只说一句话就不说了,这些明显挑拨的话,多说无益。

明王不屑,装什么清高?之前那么狗腿的抱太子的大腿,而今上去了下不来了吧?见风使舵,势利小人,如今父皇重新被救出来,太子很快就要失势,太子一倒台,他这襄王怕也做不了多久,活该。

夏帝上朝,立刻就有人把太子这些日子做的事情汇报上去,说什么商户被太子逼得苦不堪言,有的已经没办法经营,导致关门歇业,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怨声载道,动摇国之根本。

这才真的叫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之前太子镇压的时候他们反不了,而今一看夏帝出现就立刻倒戈指责太子。

他指望着夏帝主持公道,却忘了,背叛太子是什么下场,太子动不了夏帝,还动不了他?

不过他应该庆幸,太子现在对手挺多,没空搭理他这个小喽啰,而有些好戏,就得有小喽啰来开场。

夏帝昨天就听了这事儿,后来被太子气晕,醒来又被太子岔开了话题,这就给忘了,但是昨天晚上他一直再想,气也气过了,现在也还算淡定。

“太子,你作何解释?”

太子上前:“父皇,儿臣请问,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是什么?”

夏帝好不思索的回答:“当然是国力强盛、兵强马壮。”

太子:“那国力强盛的根本,兵强马壮的根本是什么?”

夏帝还没说,太子回答:“是百姓,是粮食,所以士农工商,农仅次于士之后。”

“一个国家强大,看的不是皇室贵胄,不是官僚世族,而是百姓是否富足,若是每个百姓手中都有足够的粮食,拥有余钱,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那才是盛世。”

明王冷笑:“这谁不知道?可这跟太子增收商税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太子道:“增收商税,可以减免农税和人丁税,百姓交的税少了,自然就有余粮和余钱,而增加商税虽然看似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可大兴商制,开放商人流通,可以促进东西南北货物流通,粮食、布匹、文化,收取商人重税,朝堂却能保障商人利益,若是国库有余力之时,开山通路、遇水架桥,届时国中四通八达,何愁国不强盛,百姓不富?”

明王听完想都不想立刻反驳:“你这都是为商人着想,也增加了百姓收入,可军队呢?若是不交粮食,军队的粮草从何而来?”

明王以为自己抓到了太子的漏洞,表情洋洋得意。

太子睨他一眼,更看个蠢货一般:“这世间有一种办法叫做拿钱买东西,百姓家中粮食富足,我们可以拿钱买。”

明王冷笑:“这本该百姓出的粮食,我们还得拿钱给百姓买,简直笑话。”

太子不想回答这么蠢的问题。

倒是户部尚书代替回答:“明王殿下,商人之道在于流通运转,如同人的周身血脉,我们从商人手里手来钱财,买了百姓的粮食,百姓拿钱去商人那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商人买东西给百姓就得向国家交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