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金龙牌自行车投产

剩下的滚珠轴承、链条、橡胶轮胎这三大核心零件,在现代社会的采购价格并不贵,下跑量订单的话更便宜,他不需要花多少的钱,就能购买几十万、几百万件,占据的仓库空间也不大。

“够了够了,这三个核心零件,你们暂时不用急着攻关,我这边会给你们大量提供,你们接下来工作的重心,是想办法提高金龙牌自行车的产能,流水线的产量越大越好,也不用担心销售不出去,不管你们一年生产出十万辆、百万辆,全都能卖得出去,只管开足马力的生产就行。”

许远大手一挥,一脸豪情的道。

“庄主,目前有几家配套零件厂的产能有限,零件合格率也不是很高,我估计,现在的产能只有每周五百辆左右,后期会增加到一千辆,但要想继续提升,就有些困难了,必须得再采购一些机床设备。”

曾孝平苦笑道。

每周生产千辆。

那么一年的产量就是五万辆,对比大明两亿左右的人口基础与消费能力,这个产能暂时是完全够用了。

“成本呢,制造这么一辆金龙牌自行车,生产成本大概是多少?”

对着一辆外形锃光瓦亮,已组装完成的金龙牌自行车,许远又问道。

“除三大核心零件外,造这么一辆自行车,各方面的成本加起来,大概要50银元,等产能提升,效率提高,成本可降低到30银元左右。”厂长曾孝平身旁的一位工程师回答道。

“还行,这成本控制的还可以。”

许远点了点头,就算按50银元的生产成本算,而从现代社会购买一套的滚珠轴承+链条+橡胶轮胎,最多只要百元左右,即实际的生产成本是50银元+100rb,较之于以600至1000元辆的价格,直接从现代社会购买整车,其实成本并没有降低,甚至付出的货币成本更高,但98的零件自主率啊,不知省去了他多少的麻烦。

至少对许远而言,这样的结果是让他非常高兴和满意的。

这也证明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尤其是华夏先祖,是绝不会弱于现代人多少的,因为只有优秀的基因才会流传下来,现代的华夏人能行,那古代的华夏人也一定能行!眼前这座自行车工厂里的工人和工程师们,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而自行车的本地化生产基本实现。

加上前面的生物柴油厂。

以及接下来就会开始进行试生产的合成氮肥厂。

成功实现自主或即将实现自主的项目,已增加到三项了,相当于心中的三块大石头落地了。

当然摆在许远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得到自主生产的,也远远不止这三项,不过生物柴油代表能源;自行车代表人流物流货流,代表着经济的活力;化肥则代表稳定高产的粮食。

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能源、物流、粮食这三大块,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在别的领域出现点问题没关系,若是在这三个方面也出了问题,哪怕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国家,也会迅速的崩溃,陷入人间地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