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指点江山

韦挺自然猜想不到,李佑的所谓高见,全都由来于他对大唐历史的全局了解。

事实上,终唐一朝,世家大族都是李唐江山的内忧。

世家在民间本就积蕴深厚,又积极布局庙堂,逐渐渗透到庙堂中枢。

下挟百姓,上控君王,最终酿造出一个矛盾激发的大唐,引来民乱频生。

那唐末时期,黄巢夺取天下后,滥杀世家门阀,这不是毫无缘由的。

说起来,李世民及后来的武则天,都曾为了打压门阀颁下种种法令,但收效甚微……

这些都是李佑能看穿时局的仰仗,本来他是不喜炫耀的人,绝不会拿这些后世见解为自己谋求眼光。

但这时候,李佑被葡萄酿与烈酒交加冲击,本就醉了七八分。

酒至半酣,是个人都会慷慨激昂,笑断风云、指点江山那本是司空见惯。

再加上韦挺又是铁杆自己人,李佑就更不加防范了。

他大喇喇往殿柱上一靠,拍了胸脯豪迈道:“本王自是有后手的!”

“要想打压世家,先得了解世家门阀是如何蚕食我大唐的!”

先分析一拨格局,再对症下药:“世家门阀掌握大量田地,通过田地笼络百姓。想要破解这一点,便只能发展农事,促进农业生产,让寻常百姓能吃上饱饭。”

农业产量不高,使得田地成为重要的资源。而世家通过土地兼并,掌控了这一重要资源,继而拿捏了百姓的命脉。

现如今的状况,是朝廷与百姓都缺粮,独独世家门阀不缺。

长此以往,百姓岂能不被世家挟制?朝廷又岂能不被世家所影响?

韦挺细思点头:“这一点,正是殿下提出发展农事的根本所在。”

李佑接着道:“另外,世家因为资源充足,垄断了取仕当官的渠道。那参加科举考试的,十有六七是世家门阀的子弟,便是剩下的小半部分仕子,也有不少人依附世家,成为其门下宾客。”

生产力低下,自然而然地影响了寒门晋生的希望。

普通人饭都吃不饱,自然没资格读书认字、考科举做官的。

再说大唐的取仕手段,不光考量科举成绩,更多的还要看有无世家门阀举荐。

如此一来,能当官的都是世家门阀的子弟,他们的施政方针,自然是以世家利益为考量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