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无话,刘尚坐镇南海,一连花了数天时间,接见越族的各部的长老,头领。征氏的投降,也意味着越人的归顺,刘尚就把以前同许靖等人商议的亲越之策逐步实施,争取越人之心征氏兄弟不愿意参与中原混战,刘尚也不勉强,就命三人为护越中郎将,守护交州。又令许靖做鱼鳞册,清查越人户口,制定各项赋税。
因为刘尚所定赋税完全比以前少了一半,越人也渐渐心安。纷纷放下武器,或者回山,或者种地。
士燮一死,交州各地人心惶惶,听说刘尚来攻,或者驱逐士家之人,开门投降,或者杀死各自长官,内中策应。所以一路之上,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只有交趾乃是士家根基所在,极为难打,不过,随着士家大势已去,太史慈围城三日,令人射入无数劝降文书。
自知守城无望的区景也是趁夜举兵,尽灭士家诸子,然后开门投降。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木离反对,害怕夜长梦多的区景,尽然杀了木离,然后举兵。
虽然不耻区景为人,刘尚碍于承诺,也不好冒然杀降,只是封了区景一个闲职,也令其前往武昌。
一切忙完,时间也正式进入六月了,刘尚的大婚在即,也不好一直留在南海,只能带着区景士匡,在太史慈魏延等人护送下,一路快马加鞭,赶回武昌。
只是临行之时,刘尚又趁夜召见了程秉,令其在为越民等级造册之时,分为生熟两册。熟越人者,说汉语,依汉俗,可与汉民一视同仁。生越人者,也许习汉话,穿汉服,视其汉化程度,随时抬籍。有令司马芝为南海太守,领兵三万坐镇其中。所以,越人虽然不满,面对强大的兵力,只能屈从,一时间,越族村落之间,会说汉话者身价倍增。甚至有越民为了抬籍,不论汉女相貌,直接取回家中。虽然刘尚没有明说,但是,取了汉家女,当然是汉家人,这也成了交州不成文的规定了。
整个交州,就在这种恩威并施之下,渐渐的稳定下来。整个士家,只有一个士匡侥幸活命,犹在武昌刘尚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交州虽然因为刘尚大军离开,兵力大减,依然保持着和平的局面。
而且,为了不在刘尚大婚期间出了乱子,留守交州的官员纷纷卖力巡查,就是也野心,看到这架势,那也是偃旗息鼓,躲在地下。
第一百五十六章 回武昌
阔别数月的武昌城墙,依然是那么巍峨。今天更是刘尚凯旋的日子,天还蒙蒙亮,就有无数的百姓端着木盆,开始清扫周围官道,虽然地面上根本没有什么灰尘,但是时常有自发的百姓过来洒扫。
道路的两旁,原本刘尚随意命人栽种的树苗已经有了一米多高,它们笔直的,相隔三五步远的站在哪里。一个个神情肃穆的卫兵,站在两棵树之间,一动不动的笔挺着。他们的身后,道路的两旁,黑压压的全是人头,无数的百姓一大早就是提前过来,还是没能抢到最前的位置。只能各显本事,或者寻了木凳子,或者站在突破上,有那小孩子,央求着大人,就骑在脖子上,嫩嫩的小手对着那些大兵指指点点。
日头当空,所以人感觉有些闷气。尤其是人多,更加的热了。许多人不自觉的想要用手扇风,不过看到两排肃穆的,一动不动的卫兵,这些人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个大老爷们,虽然不像这些军爷那般有胆气,敢上阵厮杀。到底也是卵子不是,人家能够站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自己总不能像个娘们一样示弱了吧。只是,虽然许多人能够忍住燥热,只是这鼻子还是不自觉的狠狠的抽了抽。因为,人群里,不是只有大老爷们的,还有许多花枝招展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娇声说笑,她们可没什么较劲的念头,赶到热了,自然拿起纸扇子摇一摇,一股股诱人的脂粉香,就那么飘荡了开了。
不得不说,刘尚的到来改变了不少事。先不说各地的局势因此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就说这民众的生活,就是变得更加的多姿多彩了。就拿这纸扇子来说,现在可是大汉女子们最流行的稀罕物。一个姑娘家,就是再没有钱,那也得用白纸糊了一把团扇,当作点缀。至于扇子上花了花鸟的,那更是了不得,完全是贵族小姐最喜爱的物事。也因此,武昌甚至还多了一种专门在纸扇上画画的手艺人。
日头更高了,议论纷纷的百姓也渐渐感觉到了饥饿。虽然刘尚有通知是今天入城,可是这个时间,到底也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原本兴冲冲的百姓,迟迟等不到刘尚大军过来,都是开始不耐烦起来。想要散去先吃了午饭,在来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