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页

“主公可是要增加今年的察举的人数?”鲁肃偏于内政,他第一时间就从刘尚的谈话里寻找到了对应的办法。

“没错,不过还不够!”刘尚看着天空,手指着岭南的方向说道:“察举适合内地,却不适合边郡。我要做得,却是南选!”

“南选?”

“没错,就是南选,一种只针对岭南士人的选官方式。而且,只有原籍是岭南的士人,才能参加的选拔,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推行察举制,收拢流寓交州的士人之心,又可以通过南选,给予那些本地人做官的机会,如此双管齐下,在配合移民垦荒,不出三年,交州定能成为我最稳固的后方!”还有一句话刘尚没有说出来,交州靠海,历来海外贸易都是巨利。只是现在谈这些还太早了,所以刘尚才没有说。

可是仅仅一个南选,对刘晔鲁肃两人所造成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两人都是高瞻远瞩之人,自然明白刘尚此举的重大意义。

“帝王之姿!”刘晔鲁肃对视一眼,眸子里同时露出了惊恐还有兴奋之色。如果说他们以前追随刘尚,是因为心系汉室,觉得刘氏还有的救的话,那么现在的刘尚,已经足以引起了两人心里的从龙之心。试想,若非刘尚没有掌控天下之心,如何能够作出这种只有开国之君才会拥有的创举呢?

刘尚当然不知道手下两个谋士悄然的变化。他只是根据不多的历史知识,看到合适了,随手拿过来用一用而已。完全想不到此议一出所造成的震撼。

首先是武昌震动,所有听到刘尚决定都是惊住了。因为士家在时,交州三分之二的官职都被士家的人把持,等到士家覆灭,整个交州都是处于权利真空的状态,不说其他,就说交州七郡,足有五个郡没有太守,这是多大的诱惑,武昌所有的豪族早就托了无数门路,紧紧的盯着这块大肥肉。南选一出,许多人当场就是梦碎,要不是因为刘尚临时又是拿出了两个郡的太守之位给他们争夺,恐怕武昌豪族第一个就会跳出来反对了。

其次就是欣喜若狂的交州本地士人了。刘尚此举,可以说得到了交州所有豪族的一致拥护,就是暗中有着反意的人,也最终打消了起事的念头,转而加入了争夺官位的斗争之中。无数的交州士人,就在这种争夺中打响了名气,或为郡守,或为县令,同样的,对于给予他们这一切的刘尚,这些人自然誓死效忠。

以至于根本不需要刘尚散播流言,就有无数的士人写了书信,请求刘尚接任交州牧的职位。等到刘尚散播流言的时候,那更是群情激奋,许多人更是快马加鞭赶来武昌,就那么跪在将军府外请求刘尚接任。

“主公,程大人又寄来了许多书信!”刘晔喜气洋洋,捧着一大堆书信走进了刘尚的书房。

“搁那吧!”刘尚头也不抬,随手指了指角落足有一米多高的信封,有气无力的说道。他的身边,鲁肃也是奋笔疾书,一边飞快的拆着书信,一边快速的挥笔写着什么。

刘晔微微一笑,道:“恭喜主公,如今交州民众已经归心,大局已定!”

甩了甩酸疼的胳膊,刘尚苦笑着抬头,看着面前还没有拆过的厚厚的信件,不无抱怨道:“我说子扬啊,这件事还有完没完?在这么下去,我总不能一天到晚就是看信回信吧。”

“呵呵,主公放心,我已经放出话了,估计这会那些万言书已经在路上了,主公只需写一封表文献给陛下即可!”刘晔摸了摸胡须,笑着说道。

“总于解脱了!”刘尚闻言松了口气,手里的毛笔一甩,不知道扔到了那个旮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