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家兄弟,那是画坛的传奇人物,尤其是其兄阎立本,在画坛中的地位是几乎无人可撼。王冼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政绩固然重要,但其在文上的造诣也是不可或缺,纵观晋时以来,凡是能稳坐了相公位置的,无一不是在文上的某一方面是翘楚人物,王冼,缺的就是这个。
于是就买了那尾鱼去,让跟在自己后面的家人小心的捧回去,自己又到纸笔店里去买了丹青所需要的颜料,让店主帮着研细了,包好,就打道回去了。
唐时的绘画,都是工笔画,这时候的水墨画还没出来,可惜王况是眼高手低的货,你要让他去欣赏一幅水墨画,他也能装模作样的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但要让他动笔,那画出来的就是小孩子也会瘪瘪嘴,丢下一句:“真丑。”
不就是工笔画么?工笔画不是讲求细致么?不就是越细越逼真就越高明么?咱不会画,但咱会拓!王况有这把握,如果王冼掌握了,必定能引起大唐士人们的震动,从而再也没人敢质疑王冼的状元得来得不明不白。
王冼得状元并不是天下人都认同的,只因那篇时文的文风和王冼平时的文风出入太大,而且用语老道,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写出来的,只不过这状元得来的经过太过威风,皇帝亲笔提名,又有各位相公联合保举,如此大的阵仗,人们就是有疑问,也是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这时候文人的话语权还没到了宋时的可以指着皇帝骂娘的地步,多少还是有点顾忌的。
别人不说,不代表王况不知道,就连王冼,自己也是有些不安的,自打从得了状元以来,王况看得出来,王冼似乎有点怕去碰笔碰纸了,只不过他隐藏得很好,除了王况知道他的状元是怎么得来而看出点苗头外,其他人都以为王冼是因为中了状元,而心情有所放松,过段时间就会好起来。
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现在只是一点苗头,但长此以往,最后对王冼的打击必定是很大的,王况从来都是有什么不利的苗头,就要将其彻底的扼杀在摇篮中的,所以,王况就必须让王冼重拾信心,而重拾信心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王冼拿出能让人心服口服的东西来,即便这个东西别人一看就能学会,但这是王冼第一个推出来的,开山鼻祖的名头是他就行。
事实上,王况之所以在房陵一呆就是几天,也是在找能打开王冼心结的办法,现在,王况找到了,当然是想到就做。
第四百三十九章 拓鱼
王况拎了颜料,路过那个卖鱼人的摊前的时候,突然想起,还要问问他的鱼怎么来的,房陵没人开塘养鱼,这是这几天里那房陵县令在给王冼介绍房陵物产风貌人情的时候透露出来的,扬州已经有人开塘养鱼了,房陵县令是知道的,在他看来,这个法子如果能在房陵推广的话,应该会有效果,扬州水系丰富,捕鱼人不少,开塘养鱼都能赚到钱,那么对房陵这个只比建安多一条主要水系的小县来说就更应该能赚到钱,而且是当年养,当年就有收获,和种田一样,建安只有一条建溪是主要水系,房陵有东西两条,但这两条的水量加起来和建溪差不多,所以说房陵和建安是差不多的。
只是从去年开始,不管他怎么努力去说服人们将耕地辟为池塘养鱼,就是没人动,因为这之前没人这么做过啊,那些农人们生平去过最远的也不过是县城而已,而且还是少部分的,大部分的都是只到过临近的镇子,没见识过开塘养鱼是什么样的,自然不肯轻易去冒险,这一开塘,一口塘就是一丘田没了,要是再赔钱进去,这没人受得了。
所以房陵县令的意思就是,既然建富酒楼要开,你总是要用鱼的吧,那成,你们先开塘养鱼,地没有?不用怕,咱郊外荒地多的是,你们尽管去开垦,也不用算入税赋田里去,一个县令,几十亩不敢,但几亩地的主还是能做的。
但让王况迷惑不解的就是,既然房陵没人开塘养鱼,这鱼必然是从河里捕来的了,他究竟用的是什么办法可以做到不伤一片鱼鳞,不碰破鱼鳍的呢?要知道,即便你是用的网捕,鱼在挣扎的时候肯定会碰掉几片磷,碰坏鱼鳍的,至于说用钓的,那条鱼可有一斤多重,起钩的时候细细的鱼竿撑不住,肯定是要拖到岸上地里的,即便是草地也会对鱼有所损害。
面对王况的提问,那人眼神躲闪,一口咬定就是从河里捕来的,王况虽是不信,总不能逼迫着人问吧,他打量着那人,突然看到那人挽起的裤脚,脚上的泥巴,笑了:“田里抓来的吧?你这鱼,必定是自己养在稻田里!”
水稻田养鱼,并不是后世的发明,早在汉晋之前,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办法,一千多年来,他们一直用的这个办法养鱼,而且,这个养鱼法还是在建州东北面的括州括苍县(部分为今浙江青田县)一带传过去的,春秋时期,古越人因为躲避战乱,有部分人一直迁移,直到西南地区定居下来,也将水田养鱼法传了过去。现在的括苍县都有人这么养,而且受括苍县的影响,临近东平也有不少人家在水稻田里养鱼。
等王况在建安将富来客栈搞起来后,水田养鱼也就慢慢的传到建安,不过因为建安泥鳅的需求量大,所以建安人则改为了水稻养泥鳅,包括唐兴等县,水田里养的都是泥鳅。而水稻田养的泥鳅则是泥鳅芋子这道菜有独特风味的保证之一,如果是从河里捕来的泥鳅,则肉硬不烂,不容易入味,若是用水田养的,鳅子煮得了,小的直接连骨连头全嚼进肚去,大的则只需要用筷子夹住头部送到嘴里,上下唇一抿,然后筷子一拉,一根完整的鳅鱼骨头就被拉了出来,嘴里的就全是肉了,这个在河里出的泥鳅可是做不到,不管怎么煮,那肉和骨总是连在一块的。尤其是炒田螺成了建州人最爱吃的下酒菜之后,田里又多养了田螺,所以用水田养鱼的建州人并不太多,要养鱼,也都是另外开塘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