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觊本以为卫家这次难逃覆灭,没想到刘和压根就没有这个想法,反倒是要逼他出仕为官,心里一时百感交集,不知道对刘和说些什么才好。
蔡邕急忙赶来本是要阻止刘和杀人的,听到这里心里顿觉安慰,他走进帐中对卫觊说:“过去的那些事情,老夫也不想再提,当初若非觉得你们卫家乃是名门望族,我也不会将琰儿嫁到你家。如今大公子非但没有怪罪你们卫家的失礼,反倒要给卫家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你还不赶紧向公子表示谢意!”
卫觊见到蔡大学士之后,羞愧难当,回想自己在弟弟去世之后对蔡家的作为,觉得很是难为情。
“多谢大学士既往不咎,多谢大公子胸怀坦荡,卫某不才,愿随公子同往洛阳做事!”
刘和于是开怀大笑,说道:“这就对了嘛!今后好好做事,以你的才学,肯定能有一番作为!”
帐内其他人看到刘和竟然采取这种以德报怨的方式解决个人恩怨,顿时对刘和的敬佩之情再度升级。
只有郭嘉和李严看得比较远,他们在心里嘀咕着:“这个家伙,越来越不要脸了,明明是看中了安邑盐池的巨大好处,却采取这种方式将卫家拽上自己的战车……”
实际上,刘和这次以强制的手段征辟卫觊,一半是为了洛阳今后的收入来源在考虑,另外一半则是为了卫觊这个人。
相比于早夭的卫仲道,卫觊在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不错的名声的。
正史之中,卫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卫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学著称,曹操为司空时,任他为属吏。卫觊在曹魏阵营之中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务,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握有实权的尚书。
如今的大汉天下,已经到了礼崩乐坏的糟糕局面,刘和让卫觊前往洛阳辅助朱儁做事,不仅可以安抚司隶地区的世家大族,而且也能让洛阳有一些收入来源,为今后的元气恢复增加一份力量。
当然了,刘和这么对待卫觊,事情传扬开去之后,又是一段美谈,绝对会给他的声望增加分数。天下人都会认为刘和的胸怀宽广,有容人之量,今后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才前来投效于他。
刘和才不会告诉别人,其实他真的不在乎卫觊当初是不是落过自己的面子,他最在乎的其实是蔡妹妹到底有没有跟卫仲道那个死鬼同过房。
途中这个小插曲过去之后,刘和留下五千申息军把守函谷关城,然后率众穿过函谷关,一路向着洛阳而行。
函谷关与潼关之间相距三百多里,这片地方可不是什么不毛之地,而是属于弘农郡治下,不仅有着大片的土地可供百姓耕种,更有丰富的山地和丛林可供申息军打游击。
刘和将申息军的主力部队留在这里,今后不仅可以得到丹水方面的持续支援,而且还可以在这里为洛阳构筑起一道屏障,日后或许能够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