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令蔡邕受到触动的事情,是马城完备的卫生防疫系统。这座城池之内的各条主要街道上都修建有一种名曰公厕的建筑,不仅分别男女,而且有人每天定时清洁洗消。除了禁止市民在城内随地大小便之外,就连进出城中的牛马,都被官府要求挂上一个粪兜,防止牛粪马粪直接排泄在城中的地面之上。马城内建有几座大型的公共洗浴澡堂,有官府派人进行经营,不以盈利为目的,只为服务大众。
刘惠向蔡邕讲述了当年大公子初来马城便积极开展“全城大扫除”的故事,然后非常自豪的告诉蔡邕,自从公子来过马城之后,这几年间马城没有爆发过任何疫病,城内军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蔡邕听了之后,心里十分纳闷。老头子就想不明了,你说刘和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的贵公子,军政大事都够他操心了,他当时怎么还有空闲琢磨给牛马屁股后面套上一个粪兜呢?
一座干净整洁、崇文尚武的边塞城池,已经令大学士觉得十分意外,可马城的独特之处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士人眼中身份低贱的手艺人和商贩,在马城很有地位,他们不仅有着稳定的收入,而且还有一些人被官府评为“三好城民”,即思想好、表现好、手艺好这“三好”。
例如连年被评为“三好城民”的牛铁匠和马木匠,这两人如今不仅赚到了一份令人眼红的家当,而且家中子女都获得了入官学就读的资格,刘和还亲自为他们题字褒奖。
蔡邕听刘惠解释才知道这牛铁匠和马木匠,便是如今在幽州广泛推广的曲辕犁的设计者,所以在城中地位崇高,不仅管理着偌大的农具制作工坊,还兼任了“马城农业技术革新委员会”的委员。
蔡邕此前从未听说过“技术革新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和名称,他不用问刘惠也知道这肯定又是刘和捣腾出来的新鲜玩意。当蔡邕得知上谷和代郡这两年因为采用了曲辕犁而多耕种了两倍的土地,多增加了三倍的粮食产量之后,心中再也不敢小觑马城的这些工匠和手艺人了。
蔡邕离开马城之前,已经被接二连三的震撼搞得麻木了,马城浓郁的商业氛围、马城周边发达的交通和水利设施,马城官府高效廉洁的办公秩序……凡此种种,让大学士产生了一种这些年四处漂泊和游学所见所闻比不上在马城呆半个月的感慨。
马城对蔡邕的触动越大,他对即将抵达的蓟城就越加期待。
刘和坚持要将未来的燕幽书院命名为燕京大学,说洛阳有太学,蓟城作为幽州治所,创办一所州立的学院,自然称得上“大学”二字。
况且,大在太之下,并不僭越。
蔡邕现在终于定下决心,愿为刘和所驱使,亲自出任燕京大学的首席祭酒。
祭酒,便是古时书院院长的称呼。
第二三八章 这位姐姐好漂亮
蔡邕带着一帮子当初他从颍川拐来的学子走到军都山附近时,遇见了慕容平率军押解着两万俘虏向西而来,因此得知幽州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来势汹汹的公孙瓒兄弟被大公子在谈笑间剿灭。
大学士倒是不关心公孙氏的死活,他担心的是蓟城有没有受到重创,自己那四千多卷孤本有没有被毁于战火之中,于是急忙仔细询问慕容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