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今日被邀请前来参加庆典的诸人,对于文教的重要性都有深刻认识,他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刘和为什么要在大学之中修建蹴鞠场、剑道馆以及实验楼这些闻所未闻的建筑,但却看出了刘和创办这所大学的志向和决心。

刘虞感慨说道:“《礼记?王制》中有云‘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中又云‘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汉书?礼乐志》亦云‘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今日吾等在此为燕京大学奠基,看似平淡无奇,实乃人生一大幸事!”

众人纷纷点头,对于刘虞的这个说法表示认同。

韩馥接着说道:“《礼记》第四十二篇题为《大学》,开篇便曾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公子世仁亲民而又明德,护卫幽州不受四方之敌侵犯,如今又极力促成燕京大学之创立,实乃天下读书人之楷模!”

刘和虽然没完全听懂韩馥这一番掉书包的话到底有何深意,但他却听出来老韩这是在当众夸赞自己,于是赶紧站出来躬身行礼,口中连称“韩大人谬赞,小子愧不敢当!”

大家对于刘和这中谦逊谨慎的态度很满意,于是纷纷夸赞他,似乎刘和越是表现的谦虚,得到的赞扬就会越多。

虽然修筑这所大学会耗费幽州不少的人力财力,但刘和知道这笔“买卖”绝对是只赚不赔,而且是大赚特赚。

姑且不说大学建成之后,今后可以为刘和提供大量人才,单就是他主导建学的这个举动,就能为刘和的声望加上很多分,更不要提这所学校今后研究出来的新技术会给大汉造多少福。

刘和知道中国古代的高等学府与西方的学院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所以这所由他主导的学府将来一定会按照他的意志来开设教学科目,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大汉的各级官办学校,以培养治理内政的仕人和从事文化教育的文人为主,学科主要以单一的儒家经学为主,在自然学科方面十分缺乏,刘和在学校中设立了格物院和实验馆,目的就是要大力提倡和鼓励自然学科的发展。

刘和不是大哲人,也不是大思想家,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他只知道坐而论道解决不了大汉的边患,解决不了大汉内部的分裂,更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与其从早到晚的思索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的扯淡问题,还不如让徐岳这样的数学家多研究有一些算数几何方面的难题,让马均那样的发明家多设计一些实用的工具,让白纸一样的年轻学子多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燕京大学奠基之日,刘和收获无数声望。

第二四零章 卢植大事不糊涂

冀州牧卢植是一位能力出众、经历十分传奇的人物。之所以这么说,这跟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有莫大的关系。

卢植字子干,幽州涿郡涿县人,跟大耳刘是地道的同乡,跟公孙瓒也算得上幽州老乡。他是当世著名的经学家,与享誉四海的大儒郑玄为同门师兄弟,门下子弟有许多人;他又是一代名将,与皇甫嵩和朱儁齐名,曾经官至北中郎将和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