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页

韩馥这话正好触到了蔡邕的软处,大学士一脸懊恼地抱怨说道:“理是这个理,可刘世仁这个家伙实在令人恼火,当初在长安和洛阳说好了一回幽州便与我那女儿成亲,如今我和琰儿来了幽州已经有半年光景,刘家却不见了动静,我又不好明说,省得让人觉得我那女儿嫁不出去似的!”

听着蔡邕这些略带郁闷的抱怨,韩馥心中觉得挺乐,他故意煽风点火地说:“你家女儿的婚事可要抓紧了!我前几天听人说东海的糜家和皖县的乔家都有意与刘家结亲,想把自家养的宝贝女儿嫁到幽州来呢!若是被他们两家抢了先,昭姬进了刘府的地位可就不如第一个嫁进去这么尊贵了!”

“什么?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我说刘虞老货最近怎么每次见我总是支支吾吾的,竟然打得是这个主意!”蔡邕火烧屁股一般从坐榻上站了起来,拔脚就要往外走,看样子是要去太傅府上跟刘虞打架。

韩馥急忙起身拉住蔡邕,然后好言相劝说道:“大学士莫要着急啊!且听我把此中原委详细向你道来,等我说完之后,你再决定要不要去刘府理论也不迟。”

蔡邕耐着性子坐了回去,听韩馥的解释。

韩馥于是将刘虞当初如何给儿子挑媳妇的过程详细地讲给蔡邕听,他特别强调了当初董卓未死之前刘虞本来是想派人去长安向蔡家提亲的,但听说蔡家女儿已经嫁了河东的卫家,于是才将目光瞄向了东海糜家和皖县的乔家。后来,董卓被王允设计诛杀,蔡邕入狱,马日磾为了营救蔡邕,未经刘虞父子的同意,便登蔡府之门提亲,总算让王允有所忌惮,这才保住了蔡邕的性命。

因为整个事情的关键其实跟营救自己有关,所以蔡邕听完之后气就消了大半,他有些头痛地问韩馥:“如此说来,难道我便要眼眼睁睁看着自己女儿落在别人家女儿的后面么?”

韩馥摆摆手,说道:“其实倒也没有这么严重,那糜家和乔家无非是要争个面子,但大公子最中意的还是你那女儿,所以只要你不坚持让刘家立即就给昭姬正妻大妇的地位,这门亲事马上就能操办!”

蔡邕听懂了韩馥的意思,点头说道:“这样虽然有点委屈了我那女儿,不过倒也可以让太傅大人好办一些,那便如此办理吧。”

第二七三章 前路凶险

刘和采取迂回之策,亲自搞定了蔡琰,又让韩馥帮他说服了蔡邕,刘虞对于先迎蔡琰过门但暂不定为正妻的做法也表示认可,于是刘和的婚事再无阻力,完婚的日子被定在了五月初八。

距离大婚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具体的婚礼准备有韩馥和齐周等人在忙着操办,刘和不用费心。他在蓟城呆了数日,集中处理了一些积压下来的事务,然后又去城外西边靠近灅水的地带实地考察一番,最终确定了蓟城“工业园区”的具体位置。

忙完这些杂事,刘和抽空亲手绘制了一张花轿的草图,并且将之交给车营内的大师傅,委托其按照自己的要求制作一顶花轿出来。

车营的工匠们平时主要负责制作各类马车、牛车和厢车,若论制造工艺的繁琐程度,比之仅靠人力肩抬的花轿肯定超出许多,因此制作一顶从未出现过的花轿并非难事。这个时代虽然没有专门在婚礼庆典中使用的花轿,但类似轿子的肩舆却早已在夏朝时就有了雏形,因此算不得什么稀罕物件,只需多加雕饰,将轿子尽量装饰的喜庆花哨,将轿内弄得舒适柔软一些便好。

忙完这些事情,刘和跟老爹和蔡府打声招呼,又带着郭嘉和慕容平、史阿等人离开了蓟城。

骁骑卫、镇北军和度辽军在组建时刘和都在场,幽燕军眼看建军在即,刘和理当亲自前往涿县参加授旗仪式,同时宣布对张郃等人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