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页

从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刻苦研读《素问》、《灵枢》、《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继承《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在张仲景静心撰写《伤寒杂病论》的期间,军阀混战,王朝四分五裂,张仲景于是就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到建安十五年,他终于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概括了“辨证施治”的理论,为我国中医病因学说和方剂学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该书被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被誉为“经方大师”。

现在的张机,还未担任长沙太守,但在荆南一带已经出名,魏延一路打听来到了长沙郡的治所临湘,发现张机此时正任临湘县令,而且还在县衙外面贴出了告示,每逢初一和十五的时候,衙门不办理公事,只接待患有病痛的百姓前来问诊。魏延打听到这里,便能完全确定这个张机就是邺城那位要找的人。

田畴给魏延下达的指令是找机会靠近张机,弄清楚张机近期有没有著述关于伤寒杂病的医书,若是张机已经开始着手著述,魏延便想办法留在张机身边,保护张机的安全,暗中向北方定期传递张机著述的内容;若是张机还未开始著述,魏延便要想办法鼓动张机离开荆州,前往北方游历,最好是能与华佗见面。

魏延现在的身份地位还不够显赫,暗中能够得到的支援也还有限,以他一个小小军侯的身份,想要顺利完成田畴交待下来的任务,困难不小。不过对于魏延而言,任务越是困难,越能展现自己的本领,他的性格中本就潜藏着挑战和冒险的因子,哪怕现在已经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第四八七章 奇怪的病人

临湘城坐落在湘水的西岸,城内既设有长沙太守的官署,又设有临湘县衙。太守官署坐落在城北,县衙坐落在城南,两座衙门各司其职,平日里甚少来往,倒也没有搅扰到城中的百姓。

这天恰逢十五,正是临湘县令张机坐堂为百姓诊病的日子。一大早,南门外便挤满了想要入城求医的周围百姓,看样子很多人是连夜赶到城外,就等着城门打开时,赶在别人前面见到张机,瞧病问医。

在这求医的人群之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头子,神情恍惚,看人的眼光总带着几分戒备警惕之色。周围求医的人怜他年纪大,便不愿与他争先,等到城门打开之后,跟在这个老头子的身后一起朝县衙走去。

不久之后,求医的人群来到了县衙门口,这里早有衙役把守在大门两旁维持秩序。

“求医的人排好队,不要挤成一团,今日张县尊坐堂,大家的病都有的治。”衙役们的态度挺好,看样子是受了张机的感化,也知道这种治病救人的事情能积福,可比催粮拉夫那种恶事做起来舒心。

走在人群最前面的老头子来到大堂上,看到一位面容俊雅,年纪约摸五十上下的儒者,正面含微笑站在医案的后面看着自己,便躬身行礼说道:“鄙人沈槐,近日得了忧虑之症,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身体一日瘦过一日,还请县尊怜悯医治,能让老儿多活些时日。”

张机仔细端详了面前这位老头子片刻,然后按正常流程走完望闻问切四步,又问了老者几个诸如犯病时间、子女情况、家境情况的问题,然后便提笔唰唰几下开出一张药方来。只见这药方上面写的是:五谷杂粮面各一斤,团成圆蛋,外边涂了珠砂,一顿食用,即可治愈。

老者不动声色地拿起张机给开的药方,然后走到衙门外的人群中,忽然放声大笑着念道:“哈哈哈……真个笑死人了,张仲景居然这般开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老者拿着那张奇怪的药方大笑而去,只留下一群莫名其妙的百姓。

接下来的诊治便正常起来,求医的人挨个儿走进大堂,向张机讲述自己的症状,也有代替家中不便行动之人求医的,张机都仔细询问,非要确定了症状之后,才提笔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