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毒清[校对版] 没落皇族 1531 字 2022-10-20

葛仕扬去忙活了,杨猛也带着两人住在了炮塔之上,有了杨猛的吩咐,炮塔上已经安了十几门炮,看到这些洋炮,杨猛的心里又是一阵阵的着急。

自从李星沅做了两江总督,这位也没少给杨家的船队下绊子,有了李星沅在江苏掣肘,长江铜道半废,杨家的一些扎眼的货物都是走的珠江水路,万一珠江水路也出了岔子,那只能开辟滇西的水道了。

化解与李星沅之间的嫌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年滇西平乱,杨家扯了他李星沅的后退,现世报来得快,这位到任两江之后,立马给了杨家一个厉害。

好在那边打着滇铜的旗号,不然连船带货都保不住,这样的事儿,一次两次还成,次数多了,就怕让李星沅抓住杨家的痛脚。

可滇西的水道,虽说在紧要的位置已经开始建造炮台了,可没有火炮,建造炮台也没屁用啊!

现在这西山不能常来,来了就是烦心事儿,可不来的话,还怕葛仕扬一人搞不定,这事儿也是个挠头的营生。

在炮台住了五天,玩了一把中西结合,杨猛很是舒坦,可葛仕扬这个洋货,也没少上来拿烦人,一有时间这货就颠颠的上来败兴,汇报那些烦人的营生。

西山书院建了两个多月,成果倒是不少,涉及到了各行各业,但这些成果大多只是半截子的好东西,余下那半截还需要不少时间去完善。

总而言之一句话,前途很光明,道路很坎坷。

五天的时间,刀剑厂出了十几把样刀,一一试了性能,杨猛没选最好的,最好的一把大刀片,性能不下于进口的洋刀,但做工太复杂,淬火的要求太高,需要的工时太多。

二十几个一等一的刀匠,轮番上阵才打出了这么一把好刀,但三分厚的刀背,一掌宽的刀身,这些高超的打刀技术,对大刀片来说,并不能提高他的杀伤力,所以杨猛不选。

而最差的那把,虽说重量也到了八斤八两,但做工太过粗糙,坑坑洼洼的刀身,不利于砍杀,虽说这把刀需要的工时最短,成本最低,但也不是杨猛需要的。

一把打造技术一般,但刀身光洁如镜,微微泛着蓝光的大刀片,才是杨猛的选择。这把刀也算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二次炭烧让大刀片的刀刃异常的锋利,平时养护起来也极为简单,放的时间久了,找块石头一磨,就会恢复原本的锋利。

油淬是英吉利技工带过来的,加上几个刀匠的秘方之后,这刀在油淬之后,就变得有些蓝汪汪的了。刀身刮过以后,光滑如镜,锋利的刀刃加上光滑的刀身,将人一刀两片,这把大刀片应该可以做的到。

这把刀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刀身的韧性不好,可一掌宽的刀身,三分厚的刀背,正好抵消了这个缺点,虽说相比于其他发放打制的刀身缺少一些柔韧性,但二三百斤的横向重量,这把刀还是能承受的。

杨猛拿着这把刀,依着自己的套路走了几遍,无论单双手,这把刀显然是用了心机的,使起来就两个字:爽快!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把刀无论是对新建的督标,还是云南的新军,都是一把极品的杀戮武器,锋利耐用、样子也漂亮,拿在手上自有一股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