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已经没得选了,若是让长毛贼再次起势,有了洋枪的长毛贼就更难剿灭了,杨部堂之言是老成之言!
用新枪,确实顾及了朝廷的体面,但这批新枪必须要大半给曾左,若购置旧枪,那朝廷和江南各半,杨部堂的话说的在理,能杀人的就是好枪!
如今这长毛贼有了六万洋枪,据杨部堂所言,长毛贼已经与英法洋夷勾连上了,他们的洋枪也会越来越多,咱们想要剿灭长毛贼,就得在近期之内,而且长江水道,也要封锁了。
在此事上,微臣也有话说,杨部堂为了顾全朝廷体面,才提出的朝廷与江南各半之说,微臣认为,这次购枪,朝廷只要三万即可,加上火器营的鸟枪抬枪,京师的火枪数量,并不比江南少。
至于那七万洋枪,曾左冯各两万,杨部堂一万,毕竟这江南与京师,都是大清的疆土呐!拱卫津口与京师,三万旧枪、肃顺的两万八旗新营、以及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已经足够了。
若是因枪械不足,误了剿匪之事,只怕越拖江南的局势越糜烂呐!”
彭蕴章站在朝廷的角度,也说了一番大实话,杨老三这厮越来越油滑了,这事儿本就该如此,在彭蕴章看来洋枪的数量高于长毛贼,是制胜的关键,一旦江南局势颠倒,还有什么大清呢?
“这样吧!曾涤生与左季高各万五,杨三哥和冯桂芬各两万,毕竟杨三哥接下来要封锁江口的,洋枪的数量少了,也是不成的!”
曾左需要制衡,而制衡曾左的关键人物就是杨三哥,冯桂芬是杨三哥举荐的,这样一来,勇营不仅在洋枪的数量上超过了长毛贼,而且杨三哥在洋枪的数量上也超过了曾左,大伙互为制衡,得益的就是朝廷了。
“陛下圣明!”
第七百一十八章 心态
英法的洋兄弟,不提条件,以合适的价格卖给了天国数万洋枪,杨秀清将这批洋枪,大部分都装备给了他直属的人马,兵强马壮火器犀利人马在握,杨秀清的心态,也在慢慢的变化。
在杨猛的心里,洪杨就是不入流的货色,按着老泰山潘仕成的说法,这洪杨就是没有玩够、没有看够、没有享受够的土鳖,自打入了天京,洪杨做的最多的还是享受,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巩固地盘。
久贫乍富、小富即安,说的就是洪杨,偌大的江宁,以繁华困住了洪杨,也就是变相的困住了太平军,整个太平军在做的事情,就是为了洪杨的享受保驾护航。
许多事儿,没有那么难理解的,洪杨在做的事情,或许大清的许多官员不清楚,但杨猛清楚,自打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就一直呆在天王府里玩女人,除了这事儿别的事情,这货基本上不干。
而杨秀清除了指挥太平军的人马,巩固天京周边,已经没了进取之心,皖赣进展不利,他完全可以调动太平军的主力,进军苏浙的,可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