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种指责需要有理有据,否则还是会被新闻署问责的,而国家也有专门机构在报纸上回答这些指责,以便更好的实现官民交流,这样既可以让大家了解政策的真实意图,又能够通过民间监督国家政策的得失。
这次是方啸宇直接下旨,所以在受到指责以后,方啸宇也同样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进行解释。在文章中他累述了粮食买卖的经济运作和对国家的好处,国家经济繁荣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拉动作用。而在最后他还表明废止提供免费粮食,并非不管那些依然困苦的民众,国家将建立低保和养老金制度,为那些生活困苦或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资金。
方啸宇的这篇文章一经刊发,指责声很快平息了下去,但是许多人却依然心里不舒服。比如那些中等家庭,免费粮食本来就是自己家庭收入的一部分,现在失去了免费供应,生活水平自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自己需要将部分收入用于购买口粮。
这种人民的普遍心里,方啸宇同样清楚,因此在那份诏书之后,方啸宇再次发布了新的诏书,他宣布劳动法将进行修改,考虑到国家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急需提高,所有工作单位的每日最低工资标准,将从五华元提升到十五华元。
这样的工资提高幅度,自然完全消糜了由于失去免费口粮而带来的不快。在与几大财团通气之后,他们也是完全支持方啸宇的。现在国外市场疲软,要想让经济继续发展,就必须盘活国内的消费群体,而在工资增加之后,消费水平也随之增加,这可以大大减缓轻工业体系由于需求量缩减,而造成的产量萎缩。
除了刺激经济避免萎缩,方啸宇还想对国内的发展进行一些规划。以前是为了尽快发展经济,没有过度限制工厂的建立与发展,使得一些工厂建立比较分散,不但不利于资源调配和整体的环境保护计划,也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方啸宇也根据国内工业的布局,对各大工业区进行了微调,以便于管理。
首先是中华帝国时期一直非常著名的远东四郡,这里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重工业基地,将来自然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除了这里还有原来直隶郡、山南郡和川东郡同样是原来兰芳帝国的工业区,这里也会成立直隶重工业基地。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两顶花轿
被更名为前锋城的卡捷琳堡是两百年前哥萨克帝国雄才伟略的女皇帝卡列琳娜二世所修建的,她的目的就是以此为后勤基地,控制整个中大陆和东大陆,这里将成为广大控制区提供后勤和军工补给的基地。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哥萨克帝国投入了巨资,用了二十年时间,将昔日荒凉的乌拉尔山口地区变成了一座繁华的城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里的工厂也日渐林立,成了哥萨克帝国在东方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对于这个地方方啸宇也非常重视,在他的规划中,此地将会大量更新工厂设备,短时间内发展成一个初步的重工业中心,它将主要以军工为主,为现在的哥萨克帝国和今后的边防守备部队提供重要的武器装备支持。
最后一个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就是原来的蒙特帝国地区和北方次大陆地区了,现在它们被叫做东蒙、中蒙、西蒙三郡,加上原来的北方三郡,这个连成一片的大工业区,属于中华帝国腹地,拥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因此这个重工业中心还是非常有发展潜力的。
轻工业区则选择了兰芳帝国传统的金华郡与九华郡组成的沿海轻工业区,盛产长绒棉的楼兰郡工业区,南部安顺郡附近的南方轻工业区,以及发展最早的通山郡工业区,这四大工业区将负责生产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各种产品。
除了这几个工业区之外,方啸宇还计划在酒泉郡和川西郡,旅海郡和潍东郡建立两处高新科技工业区,方啸宇将从中华财团适当放出部分电子类的高科技产品作为这里的主打,这两个地区今后将作为所有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
伯利亚地区和中大陆南方将作为中华帝国两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与能源基地,这里主要进行的就是矿藏开采与冶炼,作为这些工业区的有效支援力量。
工业发达自然也不能忘了农牧业,毕竟吃饭才是最为主要的,除了各地分散的耕地之外,方啸宇主要在盛产粮食的湖州郡、湖东郡、交趾郡、白琳郡四地成立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以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