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龙心中一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道:“比做母亲的还要怜爱!”

赵太后难得笑了,摇头道:“应该是做母亲的更爱吧!”

触龙却道:“老臣以为,太后对长安君的偏爱远不及对女儿燕后(赵太后的女儿此时为燕国王后)的爱。”

“爱卿差矣!老妇更偏爱的是长安君!”

触龙趁机说道:“父母若是爱子女,就要为子女谋划长远。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抱着燕后的脚跟,泪流不止,那是因为想到燕后要远嫁,今后母女难以重逢。等燕后嫁到燕国,太后不是不想燕后,每逢祭祀的时候,都会为燕后暗暗祷告,希望她不回来。难道不是想燕后的子孙代代在燕国为王为君吗?”

赵太后一愣,燕后既然出嫁到燕国,自己当然想她平平安安,受燕王宠爱,如此,燕后的子孙确实会代代为王为君,保全富贵。

“赵国自烈侯立国起,直至现在,赵王的子孙为君为侯者,他们的子孙可有继承爵位的?不单赵国,其他诸侯国可有这种情况?”

赵太后仔细想了想,道:“无有!”

触龙这才抛出了自己的真正来意,道:“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做国君的子孙难道不好吗?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金玉珠宝何其多也?!现在太后给长安君以高位、厚俸,将赵国最膏腴的土地分封给长安君,赏赐他无数的珍宝,却不曾想长安君是否有功于国家。一旦太后您驾崩,长安君失去依靠,又拿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所以老臣才认为太后为长安君考虑的太短浅了,远不如对燕后的偏爱。”

赵太后哭笑不得,触龙说了半天,还是劝谏自己把长安君派到新郑为质。也难为他了,拖着垂垂老矣的病躯,为了赵国的大计奔走。自己确实有些溺爱长安君了,没有为长安君的长远打算。韩国以仁义著称,新郑也不是咸阳那般的虎狼之地,罢了,就让长安君为质吧!

赵太后深深作了一揖,道:“倒是老妇见识浅薄了,任凭爱卿安排长安君的去处吧!”

左师如释重负,拜谢道:“太后圣明!”

在赵太后同意派遣长安君为质后,赵国君臣大喜。赵王为免夜长梦多,赵太后反悔,当即安排了一百辆马车,连夜护送长安君往新郑驶去。出得邯郸西门,途经武安,进入韩国的上党郡,至此,大局已定。

收到长安君一行进入上党的消息,韩国也没有失言,以暴鸢为主将,李牧为副将,出兵十万,直往上党而去,意图借由上党入太原郡,支援赵国。韩王同时派遣使者前往邯郸,允诺一个月后,韩、赵两国国君可在洛阳会盟。

魏国,大梁。

魏王眼下是左右为难,原因在于韩王派遣丞相张平为使出访大梁。对于秦、赵两国在太原郡的大战,魏国是丝毫不感兴趣的。趁着韩国迟疑的功夫,魏国闷声发大财,已经攻占了巨阳、符离塞以北方圆两百里的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