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败?”段干崇脸色一变,摇头叹气道:“如果事败,十万秦军怕是不足以平息韩、赵两国的你怒火!等秦军全军覆没或者败退回关中,呵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们当从长计议!”
段干崇的言外之意却是告诉魏王,如果秦军这次失败了,魏国又有趁火打劫的先例,韩、赵两国尤其是韩国怕是不会放过魏国了。魏国,最起码也要付出数百里土地的代价才能保全自己,甚至,有灭国的祸患!这种局势,显然不是魏国可以接受的。
魏王脸色铁青,转而看向信陵君魏无忌,道:“丞相!你来告诉寡人,秦国若是兵败洛阳,寡人当如何应对?”
“臣,不敢言!”信陵君低头,语毕沉默。
“说,寡人赦你无罪!”魏王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信陵君长吸了口气,大着胆子说道:“秦国若是兵败,势必也会把我们魏国拉下水,韩、赵、楚不容我们魏国,魏国又是四战之地,怎么可能阻挡!王上当主动送上函谷关并河东之地,以此来证明断绝了和秦国交好的念头,再派遣使者游说三国大臣,让他们相信我们魏国存在可以做他们三国的缓冲之地,‘留’要好过‘去’!到时,尚有一线希望保全社稷!”
一听此言,魏王的脸色变得难看至极。自己怎么也想不到,明明是一举击溃韩国、赵国的大好时机,怎么转眼间就变成了魏国又社稷不能保全的危险呢?!难道,自己答应秦国,同意这次冒险,会让自己成为魏国的罪人?!魏王又哪里想到,是绝大的利益面前往往是绝大的风险,魏国既然贪图了这份厚利,就要有事败之后承担风险的觉悟!
换一个角度说,如果韩国没有接到细作的及时禀报,恐怕,这个时候韩王、赵王就会如秦、魏两国所盼望的那样,困守在洛阳,朝不保夕。而新郑也会因为魏国大军的包围,和外界失去联系!韩国这个崛起尚不足十年的新兴强国,很有可能因为内外交困而毁于一旦。秦国将一扫之前的屈辱重新步入中原,而对魏国来说,这何尝不是一个翻版的魏国崛起录呢?!而中原,将成为秦、魏两国角力的战场!这天下,要么归于秦,要么归于魏。
魏王不喜欢自己的命运被其他人掌控,所以,他不信地反问道:“寡人就不相信,秦国、齐国、燕国会放任韩、赵、楚三国并吞魏国!”
信陵君苦涩一笑,道:“秦、齐、燕三国确实不愿意我们魏国被瓜分!但问题是,他们有这个实力阻止吗?秦国为了奔袭洛阳,已经投入了举国之兵,十万大军一旦葬身中原,秦国必然心生退意!就算他们肯援救我们魏国,恐怕也是在边境上小打小闹,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燕国弱小,齐国虽知其中利害,怕也不会只身犯险!只要韩、赵、楚三国允许齐国参与瓜分魏国,齐国会做什么样的选择,王上应该可以知道!”
“寡人不信!”魏王腾然起身,挥舞着双臂,大吼道。
群臣尽皆离座,下跪,惶惶不可终日。发泄了心中的郁闷、愤恨之意后,魏王瞬间苍老了许多,自顾自地说道:“这洛阳之战毕竟还没有出结果,孰胜孰败,还未可定!诸位爱卿之言,怕是有些言过其实了!呵呵。”
信陵君心里默默地摇了摇头,秦国若是可以取胜,还会拖到现在吗?当初庞涓带领武卒攻克了邯郸,赵王都可以从地道中逃出邯郸城,韩王、赵王这次又未尝不可。当然,也许,奇迹会出现。毕竟洛阳靠近河水,乃是三条大河交汇的所在,恐怕地道会因为进水而崩塌!韩王、赵王若是真的在洛阳城,说不定还逃不出去。只是,看韩国从容不迫的样子,信陵君很难说服自己相信韩王、赵王被困在洛阳城。是魏国高估了十万秦军的战力,还是魏国低估了三万韩、赵联军的战力,洛阳明明是一座久经失修的城邑,秦军,怎么就攻不下洛阳城呢?!
就在大殿中的所有人静默不语的时候,宦者令匆匆走了进来,对魏王禀报道:“王上!大事不好了!赵国出动八万大军,出兵讨伐我们魏国!兵锋已经到达黄城!”
第四十三章 进退维谷的秦国大军
洛阳城下,此时的秦国郎中令麃公哪里还有东出函谷关时意气风发的模样。眼看着秦军马上就要破城了,却突然横生变故。五万韩军出现在洛阳西面,对秦军发动猛攻。摆在秦军眼前的有两条路,一个是先击退眼前的韩军,再集中全力攻打洛阳;另外一个则是背水一战,全然不顾身后来袭的韩军,在最短的时间攻克洛阳,踞城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