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单虽然气恼貂勃放燕军渡河,但也深知,貂勃已经尽心全力,否则,燕军绝不会损失三万人马。济水防线毕竟太长了,适宜渡河的渡口又多,谁也没料到,燕军会甘愿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
“功过王上、太后那里自有分晓!貂将军还是想一想,如何将功赎罪吧!”田单长叹了一口气。
貂勃自然清楚,田单是想要自己对战局出言献策,如此,若是田单采用然后击败燕军的,那自己就是首功!如果事不可为,也不用担什么罪过。
“将军!如今济水南岸,燕军共计有十四万,我们齐军有十四万,韩军有五万,从数量上,我们仍然占据绝对的优势。韩国方面称,他们将派出舟师,封锁济水,一旦成真,那么燕军的粮草将无以为继。不出数月,燕军必然粮草耗尽,到时再追击,必能大获全胜!”貂勃说了一个相对保守的建议。
“燕军携带的粮草虽然不多,但坚持两三个月还是绰绰有余的!国家不堪重负,战事若久,韩国那边怕是会生出变数!此计不妥!”田单摇头否决了貂勃的第一个建议。
“燕军如今被一分为三,高宛以西的六万燕军被我们的十三万大军堵截,无法南下与于陵的荣蚠主力汇合,臣以为这乃我们的机会!将军何不挥兵北上,攻打剧辛所部?荣蚠若是发兵北救,我们则围点打援,攻荣蚠部;荣蚠若是置之不理,我们则假戏真做,拿下剧辛所部!此乃釜底抽薪之计!无论是拿下哪一个,燕军必然心生退意,仓皇北撤!”貂勃一脸笃定地说道。
十四万燕军,如今被韩、齐两军分割在历下、章丘、于陵、高宛四地,但历下、章丘的燕军只能凭借坚城死守,真正可以左右战局的反而是于陵、高宛。这两个城池距离临淄更近,一个已经被燕军经营成要塞,一个被燕军虎视眈眈视为潜在目标。如果可以拿下其中一个方向的燕军,固然是好,但前提是要付出多少代价!
按照貂勃的这个计策,十三万齐军分城两部分,一部分佯攻剧辛大军,看荣蚠的反应,荣蚠若救,则以另一部分齐军伏击之;若不救,则全力对付剧辛大军!但这就存在一种情况,如果荣蚠不管不顾,放弃于陵城,率军北上与剧辛大军汇合,那齐军在人数上的优势就微乎其微,考虑到燕军多骑兵,齐军的这一点优势会被瞬间抹掉。战争也会没有任何准备地进入到生死决战。
毕竟,韩军的态度不好说,但至少,韩军是不会放任历下、章丘两地的两万五千人的燕军东进与燕军主力汇合的。但更多的,就没人可以保证的。所以,貂勃一说到这个计策,田单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第三十章 燕、齐之战(中)
貂勃对此有自己的理解,在于陵的东面,就是齐国的昌城。昌城有五千驻军,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战力。荣蚠想要率军与剧辛大军汇合,要么直接北上,要么向东或者向西迂回。
直接北上,有自己的十二万大军阻挡。向东迂回,则绕不开昌城的耳目。向西,则会面对韩国的五万大军。尤其是后者,也许一个不慎,就会爆发与韩国的直接冲突。
想要尽可能地消除危险,北上的话除非荣蚠和剧辛商量好,在同一时间南北夹击自己。向东、西迂回的话,除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躲开昌城齐军、章丘韩军的注意力。前者还有希望,但燕军很难有这样的魄力。后者意味着燕军为了速度,必然是轻装简从!对于失去粮草补给的燕军来说,粮草无疑是眼下最重要的。毕竟,燕军一旦采取此种策略,就意味着必须速战速决。要么燕军击败齐国,逼迫齐国签订城下之盟;要么燕军撤往济水北岸,从长计议。这其中的风险,燕国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貂勃笃定,荣蚠是不会放弃于陵这个坚城的。即使剧辛的大军遭受齐军的攻击,荣蚠也会留下相当的兵力镇守于陵,而不是倾尽全力救援剧辛大军。这样做不止是因为于陵有从章丘运送过来的粮草,也是因为一旦撤退,就等于放弃了历下、章丘一带困守的燕军!
田单仔细思量了一下,最终同意了貂勃看似冒险的主张。不过,在行动之前,他派出了使者前往章丘,面见了韩军主将韩腾,告知了韩腾自己的计划,希望对方可以牵制下于陵的燕军。
韩腾自然痛快答应,已经渡河的十四万燕军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战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齐军的决心和牺牲,既然齐国有意和燕国拼一个两败俱伤,韩腾也乐得坐山观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