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众人三呼万岁后才起身,萧云贵看了看韦昌辉、石达开二人,两人起身很慢,似乎跪了很长时间了,心中不禁暗暗同情两人。
其实众官入见后一直都是跪着的,但摄于天父威严,谁也不敢起身,此刻起身后更不敢有哀怨之声,都是垂手低头静听天父圣音。
杨秀清大袖一摆,看着韦昌辉、石达开两人,又是庄严以及的缓缓说道:“正小(即韦昌辉)、达小(即石达开)!”
韦昌辉和石达开听得天父呼唤自己,又站出身来跪下听旨。
杨秀清指着百官中的石达开岳父黄玉昆道:“先锁起黄玉昆来!”
石达开心头一惊,不是要拿问陈宗扬么?怎么要把自己的岳父黄玉昆锁起来?电光火石之间,韦昌辉给石达开悄悄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高声遵命,起身后命数名参护上殿,将黄玉昆锁了。石达开看着众参护锁拿自己的岳父,心中很不是滋味,起事之初黄玉昆赏罚严明,他与战士同甘苦,所以能得众力,每战常获胜。他常独领一军,也颇有战功,论功升殿左一检点。而且自金田起义后,天国法令多由黄玉昆制定。
建都天京后,天朝刑部事务即由他担任。这时候,清军隔江对峙,各色人等屡屡蠢动,里外勾结,进行颠覆勾当。黄玉昆牢牢地掌握着这天国刑法,雷厉地去镇压各种奸邪之徒,为保卫天京、保卫太平天国是有大功的。若说西王在外打仗扩土,那黄玉昆做的就是稳定天朝法度!随后黄玉昆升夏官正丞相,杨秀清以玉昆精明干练,予以重任,命朝内官自检点以下都到他的衙门听令。随后又升卫国侯,而且自从入了天京之后,岳父办事极为小心,照理说东王不应该拿他开刀的啊。
石达开怎么也想不明白,就在自己纳闷不已的时候,众官排列之中,石镇吉低声在石达开耳边道:“东王同庚叔之事。”
石达开这才猛然想起来,数日之前发生了一档子事。却说燕王府有一个养马的马夫,这天坐在府门前休息,正好碰到杨秀清的同庚叔(同年生兄弟的叔叔,并非亲叔叔)路过,马夫不知是反应慢还是没看到,没有按太平天国的规矩站起来敬礼。这下惹恼了这位同庚叔,他抢过马夫的马鞭,狠狠地抽了马夫两百马鞭子,然后五花大绑,送交秦日纲,让他看着办。
秦日纲还没来得问明原由,马夫又被气急败坏的东王同庚叔送到主管刑部的翼王岳父黄玉昆那儿,要求黄玉昆再打马夫一顿军棍。黄玉昆把事件经过问个清楚之后,认为马夫违制,有错在先,但是这位老兄已经被打了两百鞭,也算惩罚得差不多了,建议就这样结案算了。
东王同庚叔闻言大怒,一脚踢翻黄玉昆的桌案,怒气冲冲地跑到东王府,向杨秀清告状,要求东王主持公道。杨秀清一听,勃然大怒,这还了得,打狗也不看看主人。杨秀清马上把石达开叫来,命令他把岳父黄玉昆先关押起来再说。
石达开觉得杨秀清有点小题大做欺负人,一个马夫,何必跟他一般见识?就算违了礼仪制度,打了两百鞭子?也够了吧?石达开一来认为岳父没有做错,二来也不忍心亲自把岳父打入大牢,就没有立即执行东王的命令。
黄玉昆既看不惯东王的嚣张无理,也不想女婿为难,眼见东王如此蛮横,很是灰心,担心以后没法干下去,于是提出告老归田,以示抗议。
秦日纲也是个直性子,一看黄玉昆因为自己吃了亏,觉得有必要支援一下以示回报,便也提出卸甲归田。紧跟着黄玉昆和秦日纲辞职的,还有陈承瑢,他觉得杨秀清简直是不分青红皂白颠倒黑白不可理喻,作为秦日纲铁杆弟兄的他,也觉得有必要危难之处见真情,向兄弟伸出援手。
于是这件事闹得一个燕王、两个侯爷闹着要集体辞职,把杨秀清给激怒了。怎么?集体示威?反了不成?杨秀清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多人不听话,会有这么多人跟他对着干,会有这么多人胆敢冒犯他的尊严,因此一直酝酿着要给众人一个警示。
此事随后是天王出面调停才平息下去,石达开以为无事了,眼下看来,东王还是要假私报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