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特留下自己的亲信海军内托上校带着一支分舰队驻守大连湾,协助岸上的太平军保护临时锚地。望着晨曦的骄阳渐渐冲破迷雾,大连湾美妙的海岸线渐渐消隐,格兰特长长的出了口气:“真是个美妙的海港,多么希望我能够在此长期留住,别了大连湾。”
他身边的法国参谋久艾尔上校听了格兰特的赞诗,轻轻抚摸自己浓密的胡须,有些激动的说道:“当战舰巍峨的身躯蹒跚而动,朝着北边的俄国人开进之时,我们兴奋不已;而这又轻轻地刺痛着你的心,不禁令人感到此前的生活是多么轻松、愉快。等候我们的将是何种命运?我们会得胜吗?或将陷入人山人海的包围中,被那深不可测之处突现的大群哥萨克骑兵统统踩死?”
听了久艾尔的诗句,格兰特身边的将官们都笑了起来,法国人一惯的浪漫气氛,让出征的紧张消弭了不少。但格兰特却发现身旁的谭绍光丝毫不动声色,这个年轻人听了通译的翻译后,只是嘟囔了一句英语,这句话让格兰特听到了:“上岸打仗的是我们太平军!法国人激动什么?!”
十天之后四月十日早晨,英法两支舰队在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外海顺利会师,法国舰队惊叹于英军舰队的精良,他们蒸汽和风帆双动力舰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法军舰队。英军舰队可以按船只速度自由航行,比法军舰队阵容气派,行进自如。法舰队按队列航行缓慢;最快的舰只被迫与最慢的汽艇同行,而汽船又拖着帆轮和许多从大连湾卖来的一些中国小船。
这些小船上都装满了弹药和物资,谭绍光的话还是对的,能多带一些物资北上就多带一些,往返的运费也能剩下不少。特兰特很赞赏这个青年军官的经济头脑,但他并不觉得奇怪,他们的西王就是一个非常喜欢计较利益得失的人。
法军舰队在英军舰队南面抛锚,英军舰队成两列队,法军舰队成一列队。两舰队同航线行驶后,一同在离俄国黑龙江出海口庙街要塞二十海里之处抛锚。百余艘舰艇船只分数列抛锚,景象蔚为壮观,桅樯林立,宛如冲天的教堂钟楼,这时候英法联军已经换掉了太平天国的旗帜,桅樯顶上五颜六色旗帜高高飘扬,好一派雄威场面。
庙街要塞则是寂静无声,宛如一直沉睡的巨兽,经历过上次失败的英法海军陆战队士兵都还心有余悸。达到当日,成为英法联军统帅的格兰特命令休整一日,进行登陆战准备。当晚,每个联军士兵分发到了六天的口粮,一份葡萄酒和白酒,一份干焙咖啡,一块熟制猪肉和若干的新鲜水果。由于太平军官兵还是不习惯喝咖啡,格兰特命令给他们准备了茶叶。而太平军骑兵则还领到了三天的马匹草料,上岸后陆地上应该能找到更多的草料补充。
第三百七十二章 拭目以待
第二天十五号,舰队驶进了十海里准备登陆,但是越来越凛冽的西北风吹起的大风浪,让格兰特被迫放弃了登陆计划。十六号一早,天气总算好转,格兰特下令开始登陆战役。庙街这个要塞联军是志在必得,虽然它名义上还是属于清朝,但去年俄国人制造了庙街惨案,将庙街的中国军民屠戮一空,开始占据这里,兴建要塞、防御设施以及码头和港口。在这里穆拉维约夫纠结了数千名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罪犯、恶棍以及冒险者驻守此处,并有俄国西伯利亚总督府下属的西伯利亚第二步兵团一起固守。
此时由于西伯利亚铁路还没有修建,俄国要往东面扩张的话,中国境内的几条河流是必须要控制住的,黑龙江乃是东北大江河,它的出海口也就更加的重要。
现在地处黑龙江出海口上的庙街成了俄国从黑龙江运送兵力的重要据点,所以英法联军必须打下这个据点,阻止俄国人继续投放兵力到其他军港。
英法联军前导舰队中的十艘战列舰、巡洋舰迅速驶出队列,在海面上两列排列,倚仗着超远的火炮射程开始对庙街要塞进行轰击。庙街要塞虽然称为要塞,但俄国人经营时间尚短,它仅仅是一个木头和石块垒砌而成的要塞,不过它的周围壕沟、尖木桩等防御工事非常多,格兰特不认为海军的炮火就完全能让要塞里的俄国人屈服。
轰击进行了十多分钟后,格兰特在英军旗舰“福尔班号”上用望远镜观看了炮击效果,从望远镜上,他看到大约有数百俄国步兵被炮火从覆盖着树枝的预设阵地下赶了出来,这个预设阵地伪装得很好,不过它正好卡在登陆的必经之路上,格兰特和谭绍光都觉得应该先打上几炮看看,果然被他们猜中了,俄国人在这里设下了埋伏。
那些被炮火驱赶出来的俄国人乱糟糟的挤在一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一些俄国士兵掉头往后跑,一些则想往海滩上冲,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格兰特果断下令继续炮击。
舰队的炮火没有停顿,定点清除了俄国几个炮位之后,转而开始炮击这些好像没头苍蝇一样的俄国士兵,虽然隔得很远,但格兰特还是看到他们中许多人被炸飞上天的情景。
在确认所有可疑的目标都已经被炮击过后,格兰特下令谭绍光率领太平军的步兵、炮兵和骑兵诸兵种开始陆续登陆,首批登陆部队包括四百名太平军步兵,四个工兵排,两个排的救护兵。出于谨慎考虑,格兰特让大部队留在了船上,而谭绍光坚持下令让各兵种的高级将领必须跟着首批登陆部队上岸,他自己也在首批登陆部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