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佑人一下子明白了,被军国主义思想洗脑得不清的他顿时怒火中烧。他气的不是红军飞机飞过来投掷传单,而恼怒海航陆航的无能,居然被“红色暴支”欺到家门口来投传单打脸。
五分钟后,河田佑人才看到数架起飞的海航战斗机匆忙地从天空飞过,朝两架中国飞机走时的方向追去,却哪里可能追得上。
在长崎上空洒传单的两架飞机,正是从上海起飞he111v型。早在轰炸台湾机场后,他们就返回上海机场接受传门的改造,以方便执行这次远征日本进行“纸片轰炸”的任务。
从长崎到上海的距离约为920公里,he111v型只是试验机型,并不是后期的成熟机型,光靠机身贮油飞个回来并不够,所以必须将舱内一些空间改造成贮油空间以增大航程。
通过纸片轰炸长崎给日本添堵,是这两架he111送到中国前林汉早就想好的计划,也是接下来给日本火上加油设想的一环,林汉很早就开始布局。
为了执行这一计划,这两架he111在虹桥机场拆除了所有的机身武器,仅保留了一门用于防护后射机枪,而机身中部用早就准备好的零配件改造成一个大油箱,以加大航程。
执行这一飞行任务的飞行员和导航员,有德国人也有中国人,他们从前都驾驶过he70客机,多次飞过长崎到上海的航线,极其熟悉这条航线。
在准备就序后,这两架he111于七月六日凌晨三点从虹桥机场起飞,仅凭仪表数据导航飞行了数个小时后,于今晨七点到达长崎上空,投下传单后再扬长而去。
1935年时的世界空军,是轰炸机飞得比战斗机还快的时代,由于这个时代的战斗机大都是双翼战斗机,最大时速都在三百公里左右,而双发轰炸机由于都是单翼机,时速度在四百公里以上,只要存心想逃,一般战斗机只能跟在后面吃灰——这一情况也导致了“快速轰炸”这个错误的设计理念横行。英美德苏都有类似的理念设计的轰炸机,比如德国do17。
当然,随着单翼战斗机时代的到来,战斗机速度的迅速提升,很快轰炸机想靠速度逃脱战斗机追猎的设想就成了过去时。但在1935年的日本,一票连最大时速都没过三百战斗机,是怎么也追不上扔完传单,重量大减的he111。也因为这样,所以这两架he111在远征长崎时,才胆敢将机上机枪拆得只剩下一挺机尾机枪用于减重。
林汉精心策划的这次纸片轰炸,其目的可不只是为了宣传这么简单。
现在的日本国内各派,已经积蓄了足够多的矛盾和怨气。长崎被中国的空军象后花园一样的自由来去,这记耳光打得可不轻。正在内斗不休的皇道派和统制派,那些对国内权力分配现状不满的日本人,在这事发生后,会成为他们借此作文章的好工具。
这只是林汉挑动两派矛盾无数暗手中的一环,而另一环,其伏笔早在当年军火商人弗郎西斯花大价钱从台湾驻军那儿盗买原本要援助给陈济棠的军火时就已布下,当时他花大力烧钱向台湾驻军买日本军火援共,可不只是为了要军火这么简单地。
第182章 战争之王
以林汉本人而言,这次纸片轰炸日本,他是极不满意的。虽然受制于这个时代飞机性能的限制,he111需要腾出大量的载重用于加大汽油存量以延长航程,两架飞机再装上几百公斤的传单后就没有多少空余重量放炸弹了,但是哪怕扔出去的有一颗真的炸弹也比这种只扔传单不扔杀伤性武器的效果好。——实在不行,象征性地扔完一颗十几公斤的炸弹再洒传单也行啊。
但是红军上层否决了他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洒传单就已经达到目的了。红军对长崎的情况并不清楚,并不愿意做出盲目轰炸伤及平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