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在不久之后任命冈村宁次为关东军总司令,石原莞尔充当他的参谋长,统率整个关东军。而后其借助调防的方式,不断地将关东军的主力调回朝鲜,而东北,除了锦州这个敏感地区外,其余地方的布防将以战斗力较弱的二线部队为首。

如果中国解放东北的战争,只是中国自己“一家”动手,关东军将全力支援死保锦州,以保住东北这块肥肉。

而一旦战局象李华梅担心的那般,中苏联手,那东北的关东军就将主动撤退,退回朝鲜,然后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

这真是一个“想当然”的奇葩思路,难道中苏联军拿下东北后就不会趁胜追击了?

不过就战略角度而言,东北三省三面受敌,北面和西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则有随时会出关进击的解放军。一旦中苏两国联手,这里根本就是一个无法守住的死地。主动地放弃东北,退守朝鲜北部的山地,从战略角度方向来看,这是一步好棋。

但是这步好棋,却是出于日本人蛇鼠两端想法下的“歪打正着”,好好地主动放弃死地的一步棋,日本天皇和站在他这边的部分陆军“清醒派”们的想法,却依旧是这种抱着“幻想”的奇葩战略思维。

李华梅在无语之余,看到日本上层决定将东北的防御“空心”化想法后,她自然也乐意看到这个局面的出现。

此时的崇仁天皇,在心里已经决定,借助未来的中日战争之机,狠狠地在日本陆军中清洗一番,以处理掉那些喜欢“独走”造反的陆军马鹿们。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刀杀人”的机会。

1938年十一月,随着来自德国的水压机运到,大和号战列舰于当年十二月开始铺下第一根龙骨。

为了筹集建造大和号的资金,日本方面听从“大和抚子”的建议,以接受英国人提出“英日法三国同盟”为代价,拿到了英国人提供的巨额商业贷款,总算有了建造大和号战列舰的资本——得李华梅的提醒,在意识到欧洲即将开战后,日本人也决定学德国人那样,大举外债搞军备,然后时间到点时,就发动战争赖帐。

发动战争赖帐的对象会是谁呢?

当然是“热情”地借钱给他们造军舰的英国人了。

按照日本天皇“异想天开”的奇葩想法,待欧洲开战,英国人无瑕东顾之时,以“放弃东北”为代价和中国“修好”,然后加入这场中苏德一起动刀吃“牛牛”的大餐之中。

至于这过程中美国人的想法,“到时候再说吧……”,这是当时海军的人看法。

认为世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运行的,日本人的这种毛病在二战时极其地严重,哪怕是号称“最清醒”的海军也不例外。

日本人的思路令李华梅十分地无语,好在他们的想法和林汉的预想相差不远,她也决定配合他们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