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付出得最多,做得也最多,相对而言拿到的好处并不是最多的。
苏联和中国出了很少的力,却都达到了极大扩张势力范围的目的。
在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巧妙地游走到于中苏德和英美之间,“意外”地捡到了一块蛋糕。
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为了平衡东南亚的势力,英国人在1940年五月时,主动地引日本人进入马来半岛。在这之后,日本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和借口,不断地往马来半岛上增兵。到八月份停战之时,日本在马来半岛上的兵力已达到八万人之多,一举成为这里最大的军事势力。
而兵力被其他地方吸引的英国人,在这里的兵力只有不到两万人的殖民地部队,只能控制新加坡周边的一小片地区。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十月份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就赖在马来半岛不肯走了。
而这个时候,连象样的海军都没有的英国人,根本就无力驱逐日本势力。至于主动邀请美国人进入马来半岛驱逐日本人,对英国人来说,这更是不可能的事。在英国人眼中,日本好歹只是个只会“投机取巧”的“小偷”,美国这头巨兽才是真正的“大神”。有过英奸丘吉尔的教训,英伦三岛的政治家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再犯这个错误。
当英国人还在为日本人赖在马来半岛不肯走而头痛的时候,1940年十一月,美国总统大选的消息终于有了眉目。
妄想违背美国传统,参考第三次总统选举的仙人掌加纳,只获得了百分四十的选票,最终在总统选举中输给了共和党的候选人,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企业家温德尔·威尔基。
仙人掌加纳的败北并不出人意料。
他在1939年到1940年间,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最大的失误就是蛇鼠两端。
1940年五月前,他过早地露出自己的立场,派出舰队对英国商船进行全程护航,得罪了国内大量的孤立主义者,以至于参加总统竞选时,反对他的选民公开叫嚷“选加纳就选战争”,“选加纳就是等于将自己的儿子送上欧洲战场”。
而原历史中的罗斯福,至少在这一点上没有他这么为难。历史上罗斯福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时,同样也面临了类似的问题,但由于罗斯福在1940年执政期没有过于露骨的“偏袒”行为,加上此人成功的“演技”,还是骗倒了大量的选民。
而仙人掌加纳就没有这样好的局面。英国海军实在是败亡得太早,当时他要是不摆明立场拉拉英国人一把,英国会更早地退出战争,在这一点上他是没得选择。加上此人外交手段和执政手法过于粗暴而不够阴柔腹黑,太容易让选民们看穿他的本质,失去了大量孤立主义者们的选票也不意外。
加纳总统真正的失误在于,已经做了初一,却没有做到十五。法国战役结束后,英国日渐艰难。在七月到八月,英国最为艰难最需要相助的日子里时,他却没有勇气赌上自己的政治生命,再次派美国海军进行全程护航。如果他真这么做了,英国人就可以多支持几个月直到美国总统选举结束,而他至少可以保住美国国内“参战者”和“好战者”的选票。
结果他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