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玩high以至玩砸了的电影,最严重的是他抄袭后世网络作家梁都的名作《亮剑》,结果这部电影拍出来主席看后火冒三丈,批评他说电影里李云龙这种形象,根本就不是革命军人的正面形象,他的思想和方法不是人民解放军文化,而是绿林文化,是军阀主义。
当时李主席批评林汉道:“一支真正的革命型军队,除了掌控的先进军事技术外,必须协同作战,必须遵守纪律,必须服从命令,不允许个人随意行动。李云龙是现代绿林好汉,有幸投身到人民解放军之中,如果他能自觉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努力改造和提高,他本可在人民解放军的大镕炉中修成正果,成就功业。可惜他的匪性太重,终不能登大雅之堂。我从前进行三湾改编时,正是要消灭军队中的这种‘绿林化’、‘军阀化’、‘私有化’的倾向。”
“你从前对学生上课时,把现代军队分成五种类型,土匪型的军队是你评价最差的,但实际上,你的这个剧本里李云龙和他的军队,仍然是支土匪型的军队,只不过是被他披上了一层革命的外衣罢了。”
当时林汉被李云席叫到面前狠批了一顿后,还上台进行检讨,事后林汉在肚里大骂“梁都坑惨了我”之余,一边检讨,一边叫来手下,修改了剧本,将这部电影重拍,由鼓吹亮剑精神,变成了批判《亮剑》这种绿林文化、军阀主义,这才过了关。
不过林汉拍的电影中,李主席最喜欢的,也评价最高的,却是林汉拍的王朝末年系列,李主席在阅后甚至还特地下达指令,要求各部门的党员都要去看。
林汉主持拍摄的王朝末年系列,是指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后来人的角度,评价中国历史上,自周期以来,每一个王朝在末年时期,其上层的挣扎、变革,最后依旧难敌大势,被历史的激流冲走的历史专题系列剧。
这个系列剧从西周末年的《烽火戏诸候》开始,相继拍了《秦末风云》、《穿越者的悲歌》(指王莽)、《大汉的终结》、《真实的三国》、《西晋》、《五胡乱华》、《隋朝大足夭进》、《大唐之死》、《五代十国》、《自我阉割的“怂”朝》、《元末英杰》、《大明劫》,以及离新中国很近的,讲清朝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林汉虽然无耻抄袭梁都的作品抄出了问题,但是他主持的拍摄王朝末年系列专题电影,在上层中间却取得了几乎一致的好评。
所以能如此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林汉来自后世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在那个时代,每个王朝末年时,统治阶级最后是如何作死,自己玩死自己的全部经过,早就被网友们翻来覆去,扒掉七层皮,一切隐藏在光鲜之下的杨梅大疮,全揭露得一清二楚。
在拍摄过程中,林汉为了让这部系列剧成为永远的经典,每拍一部系列时,都找来上百位相关的历史学家充当顾问,大家聚在一起,先不谈电影剧情,而是围在一起“打嘴炮”。
比如,最重要的《大明劫》一部戏时,林汉先甩出了自己观点:将东林党、楚党这些所谓的清流全批得一文不值,称其为比阉党还不如的狗东西。而当时林汉身边更有一帮数百人的学生,在故纸堆和地方日志里,一点一点地寻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验证他的说法。
当时林汉这种把明末文批成狗屎不如的东西的观点,几乎将在场的老学究们气晕。大家大辩论了整整一个月,相关的论点甚至都登上了报。最后,自然是来自后世的林汉胜出了。
每一个系列,在拍摄前都有几百号人在做相关的资料整理工作,服装、道具也是尽可能地贴近历史,而各地配合收集相关资料的人加起来更可能上千。动人物力如此之大,但官方却非常满意,因为在这过程中,在拍摄过程中,官方也趁机将中国的历史中被“无耻文人”和别有用心的统治者“扭曲”的部分,好好地整理了一次,纠正了许多长久以来被刻意抹黑的观点。
比如比如被抹黑的纣王,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比如被黑出屎来的朱元璋等等。
而当拍摄者决定“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力求用“最客观的平常心态”拍摄这一系列的王朝末世专题剧,同时又动用了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精力,拍出来的作品自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
该片拍出后,不光在中国,就连在海外的华人圈里,也影响巨大。许多海外华人看了之后,都声称其内容颠覆了许多旧有的传统观点。
在这个系列剧里,林汉甚至亲自上场表演。而在拍摄过程中,他也一反传统的剧情式表现手法,在剧情结束时,以“未来人”的“身份”进入电影,采访“末代皇帝”或“亡国皇帝”,和他一起讨论他为什么会亡国,以方便观众能看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