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铁木真派出十多位随军的花剌子模人,到处煽风点火,散布着宗教谣言。在派出奸细之后的半个月,铁木真的大军直趋不花剌城下。
不花剌,这个名字来自语波斯语“不花儿”一词,在波斯教(祆教)中的意思是“学术中心”,顾名思义,这座城市有着灿烂的文明。赵诚打量着这座巨大的城市,心中感叹。那远远就可看得到的圆屋顶,是伊斯兰教徒的清真寺,鳞次栉比,异域的建筑让赵诚目不暇接,以致于他很想进城看看。
蒙古大军的到来,以及战马掀起的烟尘,让城内的所有人人心惶惶,所有的人都在讨论着所谓真主的预言与惩罚。而这个预言,让城内的守军有了投降或者逃跑的理由,那仅有的勇气早已烟消云散。
然而,事情的发展虽然达到了铁木真的目的,但是过程却是让人感到意外。铁木真命令军队不急不慢地攻了三天,却没有派人试图往城上攀登,只利用携带的远程攻击武器,往人多的地方招呼,饶是如此,城内的守军也胆战心惊,认为早晚会不支。
于是,在某个拂晓,守军突然打开城门,向城外逃去,当时铁木真的军队都在营中熟睡,以保持体力。守军的这一突然行动,让铁木真以为敌军偷袭,吓得连忙后退,然而不花剌守军没有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只顾逃跑。蒙军清醒过来,收集队伍,随后追击,在乌浒水边全歼了这支军队。
赵诚当时正在熟睡,慌乱之中,黑灯瞎火的,找不到自己的靴子,他只得光着两只脚丫子,和何进、朱贵拉着更加慌乱的王敬诚和刘翼两位书生,躲到了成吉思汗怯薛军旁,因为那里最安全。
耶律楚材认为这全是因为赵诚那个攻心之计起的作用。然而,赵诚本人却没这么看,他只不过加速了不花剌人的恐慌而已。
※※※
1【哈里发】阿拉伯语khalifah的音译,又译“哈利发”、“海里法”或“海里凡”。意为“继承者”、“代理者”。a、穆罕默德逝世后相继执掌政教大权的继任者艾卜·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通称”四大哈里发。b、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和奥斯曼帝国的国家元首。c、中国清真寺学习经文、教义的学员。
第十二章 征服与反抗(五)
“反正真主安拉都说了,不花剌就要被征服了,这是摩诃末这个暴君应该得到的惩罚,与我们无关!”
不花剌城内的大多数居民都这么想。这也难怪他们这么想,摩诃末只是河中地区新主人,统治并不久。
于是在部分守军出逃之后,不花剌人在清晨之时便打开了城门。那些伊斯兰的教长、学者和民政官员带着大批财物,来到铁木真的军营中请降,祈求宽恕,于是铁木真率军轻松地进入城内。
不花剌分为外城、内城与内堡三个部分,是当时整个的巨型城市之一。内堡是军事上最后据点,仍然由不肯放下武器的守军占领着,与其它城市不同,城堡却是建在城外。外城是平民居住区,内城有整个都闻名的上百年历史的清真寺,有集市门,香料商门,铁门等七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联想,有真主的信徒宁愿远道而来寻求先知的启示。
全城有着完善的水渠网,将城外的河水引入城内,布局十分巧妙,有水闸,也有蓄水池,足以保证全市用水的分配和供应。郊区有灌溉网,灌溉着无数的公园。公园里亭台楼阁,处处可见,充分显示出这个绿洲的富庶和繁荣的景象。
城内的繁华与富庶不仅让蒙古人看花了眼,也让赵诚大开了眼界,本地的特色的地毯制品、铜器、珠宝、棉织品,以及东方的丝绸与漆器被摆放在一起出售,在那些带着缠头穿着锦袍的商人面前,赵诚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穷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