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页

“父汗,我看不儿罕这个想法很不错。我军不如派人进城劝降,拉拢那些突厥人。”拖雷道,“即使那些突厥人不答应也无妨,因为那些非突厥种的人若是听说我们准备谈和这件事,恐怕就会有想法。退一步说,就是促成他们内部不同种族之间的猜忌,也对我们有利啊。”

够狠,赵诚心中感叹道,他只不过刚起个头,拖雷就借题发挥,使了这个阴险的计谋。换句话说,赵诚更阴险,拖雷也只是将赵诚还未说出的话说出来罢了。

“撒马儿干城若是被我军攻下,不儿罕功劳不小。”铁木真道,“待以后,累功行赏!”

又是这句话,赵诚还得乖乖地表示一下:“谢大汗,能为大汗效力,是我的荣幸。”

有了计谋,铁木真立刻行动,他派人入城劝降。蒙古劝降者既然能被允许进城,这就表明了城内的守军的抵抗决心已经开始动摇了,他们早已经人心浼散了,经过数日的激烈战斗,现在城内人人都在思考着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使者许诺看在“同一种族”的份上,放下武器将会给予他们优待,守军自然不会轻易地将城池拱手送给蒙古人,双方自然没能达成协议。

正如赵诚所料,蒙古使者的这一劝降,导致了城内本来就人心思异的那些伊斯兰教首领和一些披戴头巾的人,更加六神无主。后下手遭殃,这些非突厥人决定首先投降。

第二天,当蒙古军重整齐鼓,再一次开战时,这些人突然来到成吉思汗的大帐前,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抚慰和宽恕。一日五礼拜,正是到了宗教祈祷的时间,这些宗教人士不是祈祷守军获胜,而是关闭了战斗之门,他们打开了撒马儿干的西北门,放蒙军入城,此门名曰:祈祷门。

坚持抵抗的守军和算端的大臣以及那些不愿投降的平民,只得退入内堡。城民们被集中到城外,蒙古军轻易地进入了这个号称铜墙铁壁之城,他们又一次进行拆除城墙的行动,直到大队马步兵可以自由往来为止。

在拆墙行动之前,赵诚随着另一支大队往城内开进,他是从东门入城的,行到那古朴的城门之下,赵诚、耶律楚材、王敬诚等人,不约而同地勒紧缰绳,抬头注视着那座有着波斯和伊斯兰风格的精美雕刻的城门。

这座东门,却有一个十分东方的名字:中国门。

第十六章 桃花石(三)

古老的中国门,在那些俘虏的行动之下,一块又一块砖石被拆下,最后像是凭空消失在空气一般,无迹可寻。

这座城门曾经拥有它实际的意义,它象征着来自东方的珍宝和财富,象征着东西方的商业与文明的交流、往来。如今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成为一片废墟。在它的下面还有无人搭理的花剌子模人尸体与满地的鲜血。

逃往内堡的康里、突厥将士连同俘虏共三万人被杀,其中还有许多大臣、士兵与平民悲愤地自身殉国。没有蒙古人同情他们,就连耶律楚材也不得不接受这些反抗者下场。就连一度让蒙古军惊慌失措的大象,也被成吉思汗下令放入荒野自寻野草,结果几天之后统统饿死。

刀下余生者,其中三万手艺人被挑选出来,分给了成吉思汗的诸子、诸妻和诸位大臣、将领,又挑了三万青壮,编为一支炮灰军。余下的人,被要求交纳二十万的第纳尔,才可以活命。然而当成吉思汗下了凡是躲入地窖、地洞者格杀勿论的指令后,耶律楚材再也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