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公子难道就是不儿罕大人?”乌古孙仲端道。
“正是。”刘翼急切地问道,“大人奉皇帝之命出使蒙古,自然就是从汴京而来吧?不知我伯父与刘祁刘郁两位堂兄弟境况如何?在下身处他乡,无比挂怀,还请大人不吝赐告。”
刘翼出身于书香门第,自高祖至父辈,其家凡四世八人登进第,他的伯父名叫刘从益,大安元年(1209年)举进士第。伯父有两位儿子,分别是刘祁和刘郁,前者有“神童”之称,他们随着刘从益任职汴京,而离开浑源家乡的,没想到这就成了诀别。
“刘公子勿急。刘御史从益,是位公正廉明之人,尝忠于职事,敢于当路辩曲直,听说现在主持叶县之政,修学励俗,有古良吏之风。如今天下大乱,叶县户减三之一,田不毛者万七千亩有奇,其岁入七万石却如故。刘大人请于大司农,为减一万,民甚赖之,流亡归者四千余家。”乌古孙仲端道。
他一口一个刘御史,又明明说的是叶县,却不提这堂堂刘御史大人为何成了一个小小的县令。原因是刘翼的伯父刘从益得罪了上官,被贬为县令。
“那我的堂兄刘祁与堂弟刘郁呢?”刘翼又追问道。
“刘公子在此地遇到我真是问对人了。你那刘祁堂兄,可是太学生中的最头面的人物,因从名士大夫问学,如今是我大金国年轻一辈中最知名的才子。本使离京之前,刘京叔(即刘祁的表字)还曾戏言,要为我这次出使作传呢!你那堂弟也是位名声不堕其后的大才子。只是可惜了,你却沦落至此……”
“如此,我就放心了,至少保住了性命。”刘翼半晌才说道。
第三十章 伐交(四)
刘翼领着乌古孙仲端一行人出了驿馆,直奔赵诚的官邸。
赵诚早早地等在门外迎接,见到他们来了,呵呵笑着寒暄道:“侍郎大人大驾光临寒舍,真是篷壁生辉啊!”
“大人客气了,本使远道而来,能得到大人的关照,是在下的荣幸。”乌古孙仲端拱着手道。他看赵诚身边站立着一位中原人士,正笑吟吟地看着他,便问道:
“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
“在下曹州东明人氏,姓王,名敬诚,字从之,大人以表字称呼在下即可。”站在赵诚身边的当然就是王敬诚。
“王从之,这个名字好耳熟啊,本使仿佛在哪里听过?”乌古孙仲端疑惑道。
“王某的贱名大人没听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大人不如随我家公子入座,难得遇上中原人士,我们把酒言欢如何?”王敬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