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翼上前道:“三郎虽聪明,奈何性子太野,坐不住课堂,对枪棒倒是极爱。”
“你为何非要我习字呢?我耶亥三郎本就是上山打虎之人,性子惯了,又不是书生。你若是想让我去贺兰山中猎虎,我马上就去。”耶亥三郎眨了眨眼,凑热乎道,“我已离家五个月了,十分想念家乡兄长,恳请国主允许我回家探望一番。”
“呵呵,这个不行,你若是将《千字文》全都识得。那我就许你回家探亲。”赵诚笑着道,自动忽略了他的心思。
赵诚本以为耶亥三郎会拒绝,哪想到耶亥三郎满口答应:“这是你说的,你是大人,又是国王,可不能骗我。”
“当然!我怎么会和你这少年撒谎呢?”赵诚喝斥道。
“这也难说,上一次你就骗了我们明珠族所有人。”三郎抱怨道。他对这事耿耿于怀,却不敢太表示什么不满。因为他出现在这里,本就是自己兄长安排的主意,别以为他年纪尚小,在部落里却算是小大人,有了自己的心计,筹划着通知自己的兄长早做好打算。
赵诚装作没听到他的怨言,对刘翼说道:“古人教童子,多用韵语。如今《蒙求》、《千字文》、《太公家教》之类,欲其易记也。《礼记》之《曲礼》、《管子》之《弟子职》、史游之《急就篇》,其文体皆可见韵语。”
“国主有何指教?”刘翼问道。
“谈不上指教。我观咱们这义学也多用这些蒙书,这一次我出外远行,在乡野之间多听到一些百姓在山林之中。或田间地头诵唱民谣,多质朴动听,且朗朗上口,过耳难忘。所以我以为。明远兄也可编一些蒙书,以三字为韵,记载圣人之言,微言大义,浅显易读,朗朗上口,如此既明道德伦理,又可让童子易学文字。一举两得也。”赵诚道。
“国主放心,在下一定会加倍用心,定让世子赵松初登大雅之堂。”刘翼道。
刘翼会错意了,赵诚只不过是借事论事,要刘翼编出个《三字经》来,哪想到刘翼以为赵诚因为十分相念自己那还未见面地儿子赵松,才让自己编这三字蒙书。刘翼这么一提,赵诚反而觉得更加有必要。他下意识地抬头北望。却望不尽天涯路。
赵诚一别中兴府仅仅几个月,城内就多了些蓬勃的气息。有百姓开始做起了小本买卖,那贴在城墙一隅的招工布告下挤满了人,来自西域的商人们在大街上招揽着生意。在这个春天的时候,来自西域的商人数量突然暴涨,而那些曾给予赵诚帮助的大商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曾做了一项很划得来的投资。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兴府在这一年地春天的时候,却有一件事情预示着这一片土地正在走向欣欣向荣。这就是赵诚鼓动搞起来的一场有军事意义的长途比赛,参赛者只有两名,灵州的张氏家族与西壁氏各自选出一位年轻儿郎参与了比赛。
灵州西平府知府高智耀作诗《灵州儿郎兴州行》一首,赞曰:
大路朝西通兴州,张郎疾走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