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页

刘郁满脸忧愤与担忧之色。跪在地上哀求道:“学生求大人救救家兄吧!”

“快起来说话,你告诉我京叔出了什么事?他是不是惹怒了权党?”乌古孙仲端道。

“大人,昨夜翟奕以尚书省命家兄与太学生麻革去见他,家兄不愿往赴,竟被兵士锁拿去了。”刘郁流泪道。

“可是为立碑之事?”乌古孙仲端道,“不是有王若虚与元好问两位文坛圣手吗?有他两位在,哪里用得着要京叔也参与。”

“大人所言极是。学生昨夜买通小吏,打探内情。崔党本是命王、元两位撰写碑文,他们两人皆以此为耻,王大人因崔元帅以城降,而朝中百官皆出其门下,故云他与元大人乃崔元帅之门生,因门生为师长作碑文后世有不可信之语,是故,应另寻人撰写方能取信于后世。他们二人向权贵们荐家兄与麻革撰写碑文。行此权宜之计!”

原来这王若虚与元好问两人自知为元凶崔立歌功颂德。必将与碑主一样“恶名远播”,后世之人一定会将他们两人骂死。不为崔立写碑文虽可以保全名节。但自己的脑袋立刻就要搬家,所以两人想了一天也没写一个字,终于急来抱佛脚,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找人来代替自己二人写。崔立的爪牙翟奕在这两位文坛圣手的推荐下,将太学生中最有才名地刘祁与麻革抓到了尚书省内,锁进屋里,不写不准出来。

姜还是老的辣,这两个年轻才子被两个“老”才子给阴上了。看来一个人太出名了,有时也不见得是一件太好的事情。

乌古孙仲端听了刘郁的叙述,心中既气又恼,却也无可奈何。

“文季啊,这种事情我也莫之奈何啊。”乌古孙仲端压低声音道,“崔党之人倒行逆施,为达目地不择手段。而我是大金朝皇帝陛下封的官,不是他崔立封的官,更不是他的党羽,我去求情,有谁会听我的?怕是不得门而入。”

“大人……大人……”刘郁泪流满面,“昨夜至今晨,学生寻过无数人,奈何无人肯助。此等事情事关家兄名节之大事,家兄不作即死,作之,岂能有面目苟活于世?他日我兄弟二人身死,有何面目见先父?”

“胡说!”乌古孙仲端怒喝道,“身处乱世,人死亦易事耳。为国尽忠而死,忠也;为节而死,义也!岂能为性命之事而置大节于不顾?”

“大人,学生也曾读过古之警世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刘郁道,“但家兄何罪之有?若是因此恶事而死。死不瞑目啊?”

乌古孙仲端素与刘氏兄弟交好,对他们地父亲的清名也是极尊重,他见刘郁忧惧之情溢于言表,心中极不忍。

“不过,既然此等恶事让京叔遇到了,但也可能有转机。”乌古孙仲端有些迟疑地说道。

“请大人详言!”刘郁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抓住了他的衣袖,仿佛怕乌古孙仲端会逃走一般。

“你可知你那堂兄刘翼身在何处吗?”乌古孙仲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