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学生真是不太明了,朝廷为何会让我等三位也出塞呢?”李舫有些抱怨地问道。
“尔等当年不是在万花楼中高唱什么‘踏破贺兰山缺’吗?”苟梦玉反问道,“这次朝廷用你们,不正是让尔等得偿所愿吗?”
苟梦玉所言当然是反话,三人沉默不语,低着头继续赶路。四人此时的心里想地都是一样的,因为此时地赵诚并非他们以前所认识的赵诚,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赵诚会一战惊天下,自立为王,成为一方之君。这四人既踌躇满志,为朝廷尽忠办事,最好能有功于朝廷,但却对自己的信心有些怀疑。
三位太学生中老成一些的陈时臣问道:“大人,我等奉朝廷之命出使河西,不知朝廷对外戎持何策?学生怕到时说错了话,为大人惹出祸事来。”
“对啊、对啊!”钱、李二人也问道。
这三人有些高估自己的重要性,之所以将他们三人带上,只是因为他们曾跟秦主赵诚颇谈得来,这样万一有用得着的地方,也好周旋一二。苟梦玉见这三位年轻人看上去慷慨激昂的模样,不想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这一趟远行本就相当不容易,遂解释道:
“如今边关军情急迫,秦、金两国已经结成盟友,两国均在我朝边关布下重兵,恐对我朝不利。但金人国势已经衰,况且河北诸路豪强林立,金主即使有心南下扰我边关,都堂宰执参政们以为金主其实色厉内荏,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朝廷担心的是秦国来攻我西北蜀地?”钱佑问道。
“正是,秦国起于军伍。”苟梦玉叹道,“该国既然能破蒙鞑,其军战力惊人,我朝不得不防,况我朝对河西虚实又一无所知。官家会同都堂诸大人召见本使之时,一时要让秦军退兵,二是要打听虚实。至于结盟,无可无不可,因为蒙鞑与我朝如今已经隔着一个秦国,但朝中大人们忧虑万一秦、金挡不住蒙军南下,让辛卯年蜀地生灵涂炭之惨祸复生,故只要不辱没我朝威仪,与秦国缔结盟约也可。”
几人又立刻想起了当年临安府那个差点丢掉性命地刺杀事件,那夜赵诚身边护卫的勇猛让他们大开眼界。那些所谓的“刺客”不可谓不忠君爱国,只是死在赵诚的手中,令他们感到十分惋惜。
“何为辱没?”李舫道,“若是秦王要挟我朝,该当如何?他既然自号为秦,怕是要效仿始皇帝,有包举天下席卷海内之心吧?”
“学生以为朝廷若是选良将帅臣,再配其精锐之师,纵是有强敌百万,又能奈我何?”钱佑抱怨道。他不指望自己这个问题苟梦玉会给出一个好答案,因为连他本人都知道自己这个建议实在太过空泛。
“学生听说朝廷又要给史丞相加食邑,听说官家还要封他为国公。”陈时臣恨恨地说道,“史氏一门都是公卿显爵,朝廷名位岂能随便授人?”
“食君俸禄,为朝廷尽心尽力,虽死亦不敢稍怠,是吾辈的份内事。”苟梦玉长叹一声,没有回答关于史弥远的事情,也只有太学生们敢直接指摘朝廷的不是,“我等赶赴河西,尽量与那秦主周旋,既不可辱没我天朝颜面,也不可触怒彼方,其中方寸须拿捏得当,尔等千万不可造次。”
“我等以大人马首是瞻!”三人拱手齐声应道。
“还是赶路要紧!”苟梦玉加了一鞭,加快奔驰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