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军的攻势越来越弱,如同一根持续紧绷的弓弦总有放下来的时候。
秦军的反击看似越来越有力越来越猛烈。
如今已经到了秦军攻多守少的时候,秦王赵诚和他的将士们的自信心越来越高涨,赵诚甚至数次亲自出马发动攻击,麾下将士个个拼命争先。
“大汗,我们还是趁早撤退吧,等明年秋高马肥之时再来攻打!”绰儿马罕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形势已经让他这个猛将都有了打退堂鼓的打算。
“父汗,敌军势大,又有补给、人力之利。我军人马疲倦,不如撤退,来年再做打算。”拜答儿亦劝道,“否则被敌军包围就晚了!”
帐中突然安静了下来,众人惴惴不安地看着察合台。察合台此时可谓是各种滋味都在胸口上翻腾着,挫折的压抑让他的心口压着一块大石头,而羞辱感又让他愤怒不已。他的双肩在抖动着,双唇也在因为激动而打着颤,粗重的呼息声让部下如同听到闷雷阵阵。
“大汗,敌军攻来了,所有的敌人!”一个不合时宜的声音闯了进来,但也打破了隐藏着激流的安静。
察合台抓起头盔,咆哮着:“还等着什么,都出去,将敌人击败!就是死也要面向敌人而死,背对着敌人而死才是懦夫的死法!”
察合台仍然不愿面对事实。
蓝天下,赤旗飘扬。当中一个斗大的“赵”字玄黄大旗尤其醒目耀眼,它在万头攒动之中像是在高唱着凯歌,蔑视一切当面之敌。秦军将士士气高涨,人人都有上山搏虎下海擒蛟的气概。
赵诚骑在追日神驹之上,注视着前方匆忙应战的敌军,如同去年他与窝阔台遥遥相对时一样。命运的指使,让他又一次笑到了最后,曾经的赵诚可以清楚地记得有多少人为他而死,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有多少无辜者因他而死,每一个数字都曾令他刻骨铭心。
如今,赵诚对这种死亡的数字不再那么敏感,权力与欲望让他刻意地忽略了这些,他只关心与他为敌的人死了多少。他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一名对死亡麻木不仁的人,天下不因为他的崛起而太平无事,相反的仍会死亡无数的人,以杀止杀不过是王者走上权力之巅的一个借口而已。
他目光所及处,也可以看到一个九脚白旌旗,他已经收藏了一面真正的九脚白旌旗。这一次,他仍要这么做,再夺取这面九脚白旌旗来祭祀为他而死的将士。
一阵地动山摇的马蹄声中,数支骑军从西南方加入了战场。
安西军已经处在察合台军身后左翼,陇右军在身后右翼,郭侃的黑甲军处在察合台的正后方,而神策军则游离在战场之外来回逡巡监视着,纷纷亮出了自己嗜血的尖牙。战旗飘飘,战马萧萧透着无比的亢奋之情,秦军健儿挽弓持枪不动如山,对着察合台军的后背虎视眈眈。
察合台军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在他们的看来天空是黑色的,热风吹来的是死亡的气息。蒙古军紧密地簇拥在察合台的周围,努力像他们的可汗一样挺着腰杆,勉强用不屑一顾和视死如归的笑容维持着自己要命的自尊。
前后夹击的秦军在仍占数量优势孤察合台军看来,如同一张牢不可破的大网,那网上悬挂着都是刺针与匕首。人数占优的一方却自惭形秽,毫无底气,那些饿着肚子的西域人与少量的汉人、契丹人祈盼着战事快快结束,这大战来临之前的威压令他们要疯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