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页

大臣们对赵诚的顾虑并非太赞成,王敬诚便说道:“朝廷开科取士,既便是十人中仅有一人有治国贤才,也是善法,难道国主因此而因噎废食?”

“朝廷笼络士子,不得不多设闲职,原也是不得以而为之。”耶律楚材也道,“国主怕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耶律楚材的美须又抖了起来,赵诚心中暗笑。

“学校,所以孤曾常言,一定令民间兴私学,在所开科学业上做文章,譬如经济、金石、书画、律法、医药、格物。经世济用,格物致知,才是真学问。朝廷科举将来更要变一变,使各地学校有教无类。一来减少朝廷办学开支,又令天下读收人并非全为做官而读书。”赵诚道,“今贺兰书院几有成太学之势,人人争相入学,以得免试做官之门径,专治一经者为研学律法者数十倍,此风不可长。”

“国主虽用心良苦,怕是有些难办吧?”众人表示怀疑。

“孤倒是有信心,此番科考之后,在下一次开科前还有三年时间,孤会有条划。”赵诚道,“一步一步来。”

众人见赵诚有革故鼎新之意,而且又似有信心实行新政,也不再表示异议,与赵诚又详谈科举细节问题,很晚才离开。大秦国立国以来的第一次科考,上下十分重视,赵诚后来又接连与大臣们讨论多次,才赶在冬至节前通告全国。

赵诚目视着众大人们离开,才放下斡三半引发的大事,心头轻松了不少。女官柳玉儿这时才开口说道:

“禀国主,耶律文海已经等候多少了。”

“哦,孤把这事忘了,宣他进来。”赵诚这才想起耶律文海来求见他,只是因科举之事讨论得久了,差点忘了。

赵诚正是因为白天在戒坛寺遇到了那位令他疑心名叫的圆真的僧人,才令耶律文海追查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回奏了。

第七十四章 新政(五)

耶律文海这个大特务头子出于职业习惯,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如同一个夜猫子。

他是负责秘密刺探国内国外消息的“四方馆”大头目,现在虽然划归枢密院管,其实还是直接掌控在赵诚手中。何进只是每天例行阅览一下该馆传来的秘密消息,选择一下自己认为重要的才与赵诚商议一番,此馆的规模和神通广大令何进叹为观止。

四方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花费了无数的金钱之后,已经到了硕果累累的丰收期。何进曾偶然从一份密报中,发现自己娶妻之前,赵诚曾对自己将要迎娶的女子及家世做过一番十分详细周密的调查,其中的一些极私密的事情何进本人都从未注意到。何进感到有些恐惧,可怕的是他若不是当这枢密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也是在监视调查的名单之内。

“孤命你详查戒坛寺那位法名叫圆真的,你安排了吗?”赵诚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