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页

“可是宋使的事情?”赵诚问道。

“回国主,正是此事。”王敬诚道,“苟梦玉虽然口头已松,但他终究不过是一使者,并不能允诺我朝什么好处。礼部猜测,宋帝得了消息,大概会有所意动,只是臣等以为,我朝所提之三百万两不如减去一些。”

“这个无妨,但不能太少。”赵诚道,“金使到了吧?”

“已经到了。”王敬诚道,“明日,三国将共同商议,只是据说金人这次怕是想从中分一杯羹。”

“哼,金人自顾尚且不暇,何敢与孤分享。”赵诚不屑道,“对金人暂不能丝毫让步,待临安方面有了回复,再做计较,否则金人若是惹怒了宋人,令会盟无法成约,咱们就白费力气了。”

“是!”王敬诚应道,正要退去,又道,“还有,陕西梁大人欲辞官告老,这已经是他第三次上表了。”

“命他稍安勿躁,一年之内孤会让得偿所愿!”赵诚道。

……

泰安三年(1234年)十一月,秦、宋、金达成草议:宋金两国废除旧约,两不相欠,金从淮东与京湖撤走军队;宋以一百五十万两银子的代价换取蒙古可汗解至临安府伏法;金支付剩余的一百万五十两,岁币照旧。

后,宋大臣议在盟文中加一个“赏”字,金主又拟不再向秦称弟。秦国不允,三方又交涉数番,最后宋金同意各加银五十万两,但秦国应允许易马。次年五月,三国换约,盟约正式生效。十月末,蒙古可汗解至临安府,献至太庙,以祭天地社稷。临安府万人空巷,盛况空前。

泰安三年十二月,汪古人余部趁大雪道路阻隔,三千人叛乱,安北军萧不离在牟那山外斩首两千,余部被迁往麟府路实边。

泰安四年一月,陕西行台梁文告老乞归。秦王诏其回中兴府,拜为太师兼谏议大夫。又诏河东行台吴礼入阁,拜为中书右丞。浑源刘祁、刘郁以文学奉诏,刘祁以翰林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刘郁被拜为翰林学士承旨。

泰安四年二月,度支使刘中请旨铸币,秦王手书曰:泰安通宝。另铸有金、银两种制钱,同时宋、金制钱尚未禁用。

当月工学制成活字印刷机器,诸人皆得秦王厚赏,官职级进二等。后经巧匠数次改进后,推行全国,秦国文风骤浓,贫寒之士也易得书籍。

当年秋七月,贺兰书院发行《贺兰学报》,中兴府富商耶律文海等筹款刊行《中兴商报》,河东中条麻革等名士刊行《中条见闻》。后,陕西名士杨奂等人在京兆刊印《长安文苑》,揭发陕西十二名官吏贪赃枉法,举国震动,其中稍有不实之处,有司上表请勒令该报停办云。因中书令王敬诚意见,耶律楚材、刘郁、程亮等奉旨修《大秦出版条例》,舆论因而有序。

泰安四年春三月,安北军、河东军及麟府路古哥共三部人马合攻刘黑马部,太原郝和尚拔都率部助战。不料,刘黑马部将田雄阵前倒戈,杀刘黑马及心腹,秦军不战而胜。诸部各有封赏,李桢以功被任命为枢密院参谋局都承旨,参详军略大事。此战,河东、西京路皆平,太行山以西归入秦国版图,河北诸侯震惊。金人隐有背盟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