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但眼下李重霄大势已成,董卓败亡在即,如之奈何?”有人无奈道。

“或许可以襄助董卓,守卫长安。”

有人建议,道:“李重霄我们不了解,但都知道不好对付。而董卓呢,虽然残暴,但他的底细,我们都差不多快摸清楚了,各种布置安排,也已经就位,就算没那李重霄,董卓也即将赴死。而朝政,却必然不能让李重霄插手。所以我建议暂时襄助董卓,以御李重霄,死守长安。等到李重霄久攻不破,必然退却。然后立刻发动安排,杀了董卓,迅速掌握朝政,到时候我等秉持大义,李重霄再无任何理由进攻长安,岂不妙哉?!”

“此言在理!”

不少人都连连点头。

王允却与黄琬对视一眼,神色中俱都是无奈。

王允摆了摆手,道:“话虽如此,但李重霄无法无天,根本不把朝廷大义放在眼中,诸位又如何敢肯定,推翻董卓之后,他就不会攻伐长安了呢?”

此言一出,人皆安静。

“那该如何是好?”良久,才有人憋出了这么一句。

一番商谈,约莫半宿,却拿不定主意,这让在座诸人,对李铮更是愤恨。

最后,王允才道:“那便暂且襄助董卓抵御李重霄,先度过眼前这个坎儿,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只能如此了。”

“那么明日本司徒便去见见董卓……”

皇宫之中。

十一岁的天子刘协稚嫩的脸上,却神色深沉。

旁侧里,一个太监静静的站立着,好似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