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拾穗人,即便是在王安前世某些偏僻的乡下,至今依旧可以见到。
像大炎这种粮食产量不高的时代,自然会有更多这样的人。
但,眼前这些拾穗人,还是让王安有些吃惊。
这些人未免太多了,而且看老槐村人的态度,他们似乎并未得到这里主人的允许。
好几个年轻人顺势捡起几块泥巴,一边回头问:“阿公,要我们去将他们赶走吗?”
“哎……算了,都是苦命人,何苦为难他们。”
老赵头眨巴几下老眼,长叹口气:“今年幸得有殿下帮助,我们大家的小麦,就损失了一成多点,可,那些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听朝廷的,没等成熟就收割掉小麦,起码少收了六成以上的粮食,就算朝廷会免税,今年一整年也难熬哦,算了吧。”
这话不免让众人有种兔死狐悲的凄凉感。
几个年轻人低着头沉默片刻,将手里的泥巴扔掉:“那就让他们捡吧,左右我们也不缺这口吃的。”
老槐村村民的善良,让王安有些刮目相看。
可别小看一点麦穗。
在吃不饱饭的年代,不经允许就捡别人田里的麦穗,那可是和贼无异。
抓住了,暴揍一顿也是白打,没人会帮忙说话。
王安感慨的同时,心里也暗暗警醒起来。
这些冒着挨打的风险,也要来拾麦穗占便宜的人,本身还是家中有粮的农户。
那住在京城里的那些百姓,一旦缺粮又该怎么办?
要知道,他们可没地方捡麦穗充饥。
王安知道,此事定然在蝗灾之前,已经引起了炎帝和朝臣的重视。
但朝廷这两年的粮食储备,一直都不宽裕,就算提早筹备,估计也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
况且以这个时代相对低效的官僚体系,到底有多少粮食,最后会落到需要的百姓手中,都还难说。
更令人无语的是,京城如今的粮食困局,还并非是因为大炎粮食产量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