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其中最惊才绝艳的人物,最多也只能混个六七品闲官当当,终生再难更进一步。
光是这一条,长此以往,对于这些门阀大族,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以至于百年下来,各大门阀的后人,早已心灰意冷,彻底绝了做官的念头。
既然仕途走不通,那就一门心思经商置业,至少也要保住祖宗的家业。
可在这个钱权不分家的时代,没有一定的权利,光埋头做生意,哪里行得通?
没过多久,大炎几个最重要的州府,在一众权贵的支持下,这些门阀的生意便相继被排挤出去。
朝廷的手段很温和,就像温水煮青蛙,让这些门阀,甚至连联手反抗的机会都没有,便无声地走向消亡。
哪怕是广陵崔氏、平原郑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在硬扛了百年之后,也渐渐感到力有不逮。
所以,在看到这一届皇子不合之后,这些家族不约而同,想到了同一个振兴家族的办法。
那就是,效仿祖先进行押注,主动联系某位有野心的皇子,提供资源,助其上位。
胜,则一飞冲天,做大做强,再创辉煌,败,则一蹶不振,化作灰灰。
谁让这些大家族,一个个最在乎的就是名望。
与其继续苟延残喘坐以待毙,他们倒宁愿搏上一把,至少还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不用说,广陵崔氏,最后选择了王安。
而且,他们很有可能,也是这些剩余门阀中,唯一愿意支持王安的存在。
崔博到现在还记得,原本,崔家也打算像其他家族一样,把王安这个纨绔太子排除在外。
毕竟,这种飞扬跋扈,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废物,即便封为太子,也没有几个人看好他的未来。
但,崔家的这个想法,却因为一件事情,很快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那是百花会第二天的早晨,崔博受到陇西李氏的一位友人邀请,在一座酒楼上吃早餐。
让他没想到的是,王安恰好也在楼下大街边上,一处早点摊上吃早餐。
王安结账时的表现,对那卖早点的爷孙俩,可谓照顾倍加。
崔博当时就觉得不对,王安的举动,和他一贯的人设,可谓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