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情况,他也算知道了个大概,总体而言,事情并不像徐瑾之说的那么严重,但其中的问题却异常复杂。
郑淳和凌墨云效率很高,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李太奇觉得造反都做了,这种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只过了一个时辰,王安就拿到了这件案子的详细报告。
其实泄洪这事,说是为了保卫淮阳城,其实根子还是在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上。
淮阳城在南方,土地质量、粮食产量都不是京都附近能比的。
加上南方经济发达,出了很多大地主小资产,也有很多前朝官宦世家并没有倒台,还在南方做着士绅。
因此,尽管大炎刚开国不到五十年,南方这边从大周末年延续到现在的兼并问题,也还是很严重。
其实和他们这些县令说的一样,下淮三县本身地势比较低,又平缓而挨着淮河,按照一般情况来看,的确是泄洪的最佳地方。
但今年下游淮河也同样涨水,按理来说是无法泄洪的,否则一定会造成大规模洪泛。
但令人愤怒的是,下淮三县虽然是泄洪地,却有大量的富饶土地,当地乡绅很少,淮阳城的诸多士绅早就对下淮三县的土地垂涎三尺了。
所以为了夺取下淮三县的土地,淮阳城士绅勾结李太奇,无视淮河涨水的问题,跟以往一样泄洪,这才淹了下淮三县。
但问题更大的是,下淮三县里因为邻县之间的夙怨,互相扯皮,不许彼此借用邻县土地修渠泄洪,甚至组织斗殴,闹出冲山县令一条人命。
下淮县怕冲山县反扑,借此机会和阳县联合,一起泄洪到了冲山,这才导致冲山县大涝三月。
这中间不仅涉及了士绅利益,甚至还有乡县邻里纠葛。
就为了私利就导致那么多人死亡,要不是这几个人在李太奇名单上都没有怎么贪污,王安真想把这些人通通砍头了事。
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救灾,这几个人都是受灾县的地头蛇,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群众。
留着,还有用。